美籍華人競選美國州長_美國華人州長名單
文 | X探秘人
編輯 | X探秘人
“華裔美國州長”來中國“認祖歸宗”并受國家領導人接見。
駱家輝和家人坐在車里,沿路圍滿歡迎的群眾和攝影師。
來中國認祖籍讓他在華人心中的傳奇形象更加完美,三年后更是助他得以連任華盛頓州州長一職。
名望與聲氣幫助駱家輝步入內閣權利中心。
而他卻一改之前立場,公開強調自己的美籍身份,推行一系列對華不利政策針對華人同胞。
美國官員中不乏有華裔人員。
不過“兩面派”駱家輝卻是其中少有能公開宣揚自己華裔身份還做到位高權重的位子。
他是怎么從“不受待見”轉而為華裔“發聲”的呢?
駱家輝的祖籍廣東,帶上他往上數三代是駱家移民的時候。
他的爺爺是臺山市人,跟隨當時的“大潮流”去了美國。但是一直生活拮據,社會地位低下。
亞裔黃皮在那個時代的美國很難尋到好出路。
前兩代人的努力也只讓駱家稍微好了一點,算是個開餐館的普通家庭。
但駱家輝卻讓他的家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變得極其顯貴。
本來作為一名美籍華裔,駱家輝在成長、就業中是容易遭受排擠的。
但他讀書非常努力出色,不僅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甚至還在畢業后成功入職美國政府。
在職期間駱家輝沒有局限于自己的種族身份,工作能力出色,由助理檢察長到議員再到縣長,一路升職。
再下一步就是升任州長了,但他的升官路極有可能就此停滯。
駱家輝所在的華盛頓州其中接近人口90%的人種都是白人種族。
他作為一個亞裔華裔,在這樣的環境里要得到很高的支持率非常困難。但他并沒有就此被埋沒。
任縣長時駱家輝手段強硬有能力,做出了極高的政績,獲得很多民眾的支持。
1996年,駱家輝在競選華盛頓州州長的投票選舉中,以高于對方16%的得票率成功勝出。
一夕間駱家輝一改從前備受白人眼色的局面,身份變得極其尊貴,讓人不可小看。
同時他還“光宗耀祖”,駱家人從傭人變為了貴戚。
而令駱家輝沒想到的是,他的華裔身份雖然讓他在升官上遇到了不少阻礙,卻也從此為他帶來極大的“便利”。
上世紀末時期以華裔身份站穩政壇的駱家輝極大地吸引了華人華僑的目光。
在許多人對歐美國家抱有不少幻想的大背景下,很多華裔都對他表達了極高的贊嘆。
從小市民到華盛頓州州長,從不被白人看好到“華裔”面孔官員,駱家輝如此傳奇的逆襲之路讓他在中國備受關注。
駱家輝開始被媒體大肆報道宣傳,他很快就察覺到其中的機會,于是順勢而為。
他時常在公眾場合表達對自己種族身份的認同感,但他知道僅僅是思想傳達還不夠。
1997年,駱家輝漂洋過海,回到了自己的祖籍地廣東水步鎮吉龍村看望故土。
他沒想到,這一行竟然反響極大,受到當地老鄉們的熱烈歡迎。
他們一行人前往村里的路上四周都圍滿了村民記者,從鎮上排到村口,人數過萬。這讓駱家輝受寵若驚。
攝像、采訪裹了個圈,無不彰顯眾人對他的關注和好奇。而安排駱家輝日程的是水步鎮的中國官員。
駱家輝和家里人一起乘坐鎮上官員安排的車輛,一行人前去看望和祖父輩有血緣關聯的親戚。
然后掃墓祭祖,接受鄉民采訪。不過此次認祖之行駱家輝的收獲不止這些。
早在回祖籍地之前,駱家輝就已在北京受邀當時的領導人接見。
而這趟中國行讓駱家輝的人氣與威望又一次被推上頂峰,中美兩國都開始關注這個身份特殊的官員。
兩國的共同關注再加上他極強的手腕與能力,使得駱家輝在三年后的州長競選中再一次勝出,成功連任。
而嘗到甜頭后,駱家輝在第二任期間更是加大了對華人的友好力度。
在對外演講時,他會強調自己的家族奮斗史與種族身份。從祖父做傭人的地方到駱家輝工作的地方只有一英里:
“這一英里,我們卻走了整整一百年。”
駱家輝還帶頭反亞裔歧視,禁止自己治理州內使用“Oriental”等詞匯。
他這一做法獲得了極大的稱贊。而更有力的還在于他后面訪華時創下的政績。
連任州長不久后駱家輝就來訪中國。
因為他的華裔身份以及此前對華人友好的態度,駱家輝僅憑州長官職就成功簽下不少華盛頓與中國的合作。
他這個官位的官員很少能做到這樣的成績,而這次來訪也讓駱家輝更進一步穩固自己的形象。
一系列操作后,不少人都對駱家輝表示敬佩與支持。
但此時沒有人知道,這只是駱家輝身為政客而對外營造的假象。
他的骨子里始終都是個真真正正的美國人。
州長當了兩任后駱家輝就從這個位置上退下,此后幾年都沒有再入政壇。
直至美國掌權者換任后,駱家輝作為一名亞裔官員走入內閣。而這一次他沒有再用老一套的手段。
駱家輝的華裔身份再一次成為他發展的阻礙。美國一些有話語權的人開始對他發出質疑。
他們認為他此前的對華友好表現不宜成為一名美國高級官員。駱家輝感受到自己的官位出現危機。
為了穩固自己商務部長的位子,駱家輝立刻轉變態度。他一改以前認同自己華裔身份的說法:
“我有著中國血統,但是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
駱家輝要“堵上”質疑者的嘴,他不得不開始身體力行。
駱家輝提出許多舉措:增加關稅、經濟上利用匯率施壓中國等。而最嚴重的一次是他對華為的打壓。
2010年華為在布局開拓美國市場,競標一項美國電信建設方面的項目。
然而駱家輝與一眾官員極力阻止華為競標成功。華為一下子遭受危機,競標難談。
最后華為被招標公司直接淘汰掉,而從此以后也多次遭受打壓,沒能成功打開美國市場。
事情發展到這里,有不少人開始發現駱家輝的另一面。
駱家輝對自己華裔身份的認同感,其實只是在為自己鋪路。
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只是在履行自己身為美國官員的職責,對于駱家輝他們仍然保持良好印象。
在轉為駐華外交官員后,駱家輝來訪中國依然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他們認為這個“華裔駐華大使”有益于讓大家得以更友好地交流。但駱家輝很快就徹底打破了他們的幻想。
轉為外交官員后,駱家輝做出一項“出色”的舉措,即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內安裝設備對北京的空氣質量進行檢測。這件事在當時一度引起不小的熱度。
大使館在官方平臺公布北京“PM2.5”的數據,想以此對北京空氣質量進行貶低。
但其實他們的數據與我國所檢測的并不一致。“PM2.5”事件讓國內眾人看到了駱家輝的真面目。
華裔身份對駱家輝而言所帶來的并不是歸屬感與認同感,他只是利用這個身份來取利。
他在政壇上榨干“華裔”標簽的最后一份價值,辭職后又用這個身份來中國撈金。
63歲時駱家輝遞交了辭呈,徹底退出政界舞臺,并轉向經濟追求。
駱家輝開始參與一些商業演講、座談會等活動。且他往來中國的次數非常頻繁。
曾任美國商務部長的駱家輝利用這些年積攢的人脈與眼界為一些跨國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幫中國企業提供在美投資的建議。
這其中的資金往來是駱家輝獲利的好渠道。
短短幾年時間駱家輝就在中國賺了不少。
他被頻繁邀請參加各種經濟論壇發表意見。不過國人已看清駱家輝的打算。
許多人不愿再對駱家輝保持信任與好感,他所謂因為是華裔而感到自豪的形象已經轟然崩塌。但他看起來似乎也并不在意。
美籍華裔“兩頭占”的策略讓駱家輝混得風生水起,每次出現都是西裝革履。但搖擺不定的人并不會有堅實的靠背。
近年美國的種族歧視愈演愈烈,曾經親華人又親內閣的駱家輝抹不掉自己的華裔身份,如今又不得不加入反抗歧視的隊伍。
而不僅是政壇,駱家輝的親友也難以和他同行。
2017年媒體得到證實,駱家輝在兩年前和妻子離婚成了孤家寡人。
在他辭職之前,他的妻子時常會和他共同出席拉票。現在看來這段婚姻也許為駱家輝的事業維持了很多表面功夫。
先親后疏,前后兩面。
駱家輝在任職期間墻頭草的行為無疑令人唾棄,他的立場既不在華裔也不在美國,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
什么立場對自己有利,駱家輝就會站在哪一邊。但這樣的人不會有他們的歸屬地。
每一個真正認同自身血緣的華人華裔都會始終保持堅定的態度,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