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最開始是怎么打起來的,俄烏開戰了嗎
說起當下最熱的話題,莫不過是正在進行如火如荼的俄烏戰爭了
沖突絕非一朝一夕
烏克蘭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生存!
其實在300多年前,這兩個國家本是同根生的,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有三大蠻族,分別是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以及凱爾特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三個大族群開始發生變化,逐漸演變成多個小的族群,并且分布在歐洲的各個角落, 而善于流動的東斯拉夫人,選擇了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的地界,所以在很多年前,俄羅斯和烏克蘭本是一家人。在1654年,俄烏合并之后,俄羅斯開始向東烏克蘭大舉移民,很多俄羅斯人進入了烏克蘭的土地生活,雙方之間不斷融合,導致東烏克蘭地區以俄語為主。而西烏克蘭由于并入俄羅斯的時間比較晚,在波蘭的統治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化。
先說下俄烏沖突的底層經濟原因,就是烏克蘭東西部關于發展的價值觀差異。
烏克蘭可以分成東西兩部分,粗略的劃分可以以第聶伯河為界,西烏克蘭擁有烏克蘭大平原,以農業為主,兼有一些高科技、會展等產業,想模仿波蘭或匈牙利加入歐盟,以人力和能源成本優勢承接西歐轉移過來的工業產業,并利用歐盟的大市場擴大本國的出口。
東部的烏克蘭在前蘇聯時期就是工業和礦產為主,一直為俄羅斯的產品做匹配。因為還是依托原蘇聯時安排的產業鏈,從私心上講是不希望加入歐盟,因為如果進入歐盟體系那原有產業鏈就全部報廢了。(當年中國是通過大下崗的方式徹底剝離了原蘇聯工業體系,轉型成西方工業模式。)
從總體上看,西烏克蘭的人口和國土面積更占優,但東部這三州的工業GDP占比超過70%,雙方誰都不服誰,誰都看不起誰,都存在地域歧視問題。
所以在2013年以前,烏克蘭是兩條腿走路。同歐盟方面,搞了個聯絡國方式,其核心內容在于雙方簽署一個“深度廣泛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即烏克蘭加入以歐盟為主體,包括挪威等非歐盟成員國在內的自由貿易區。同時又同俄羅斯合作,參加一個由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組建的關稅聯盟。
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烏克蘭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已經分成了兩派:年輕人更支持加入歐盟的自由貿易區,而50歲及以上的人更支持加入俄羅斯的關稅聯盟。
2012年烏克蘭和歐盟的談判和準備工作基本完成并草簽了協議,2013年2月25日烏克蘭和歐盟宣布將在當年11月正式簽署協議。
但這引起俄羅斯的不滿,為此在2013年8月俄羅斯突然調整了其對烏克蘭進口產品的海關條例,使得大量烏克蘭進口產品滯留。多數人認為其目的就是阻撓烏克蘭簽訂入歐協議,雖然這一措施經談判后俄羅斯又取消了,但也給烏克蘭的出口貿易造成了約14億美元的損失。
烏克蘭在獨立后的幾十年里,一直是親俄和親歐的政客輪番上臺,2013年時恰好是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在臺上,他一看俄羅斯不高興了,于是在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政府宣布暫停簽署同歐盟的聯絡國協定。2013年11月28到29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參加了在維爾紐斯舉辦的歐盟東部伙伴關系峰會,也就是聯絡國協定原計劃簽署的會議,但在會上烏克蘭還是選擇不簽署這份協議。
最后我們回來說說這次沖突的,以及事件時間線回顧。
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欲強化和俄羅斯的關系導致。
11月22日,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示威,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臺、提前舉行選舉。
2014年2月22日,亞努科維奇被議會罷免其總統職務。隨后爆發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及頓巴斯戰爭,烏克蘭局勢岌岌可危。
3月11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了克里米亞獨立宣言。
4月7日,烏克蘭頓涅茨克親俄者宣布“獨立擬公投入俄”。
4月30日,圖爾奇諾夫宣布,烏武裝力量進入全面戰備狀態,決定征兵。
5月12日,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宣布成立獨立“主權國家”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但普京并沒有表態。
5月25日,烏克蘭舉行總統選舉。27日,烏政府稱奪回頓涅茨克機場。
2022年2月17日以來,烏東部地區局勢惡化,烏政府和當地民間武裝相互指責對方在接觸線地帶發動挑釁性炮擊 [6] 。
2月18日,烏東部民間武裝宣布,因存在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的危險,自即日起向俄羅斯大規模集中疏散當地居民 [7] 。
2月21日,俄羅斯普京宣布,承認頓巴地區的頓涅
斯克和盧甘斯克獨立。并出兵烏克蘭。
北京時間2月24日10時30分召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議上呼吁俄羅斯“停止進攻烏克蘭” [13] 。同日,俄羅斯亮明對烏克蘭要求:讓烏克蘭徹底“去軍事化”
總結:俄烏本是同源,由于以上歷史和經濟文化等原因烏克蘭實則分東部和西部,西部親歐,東部親俄,根據地緣,歐洲東擴必然將烏克蘭拉入歐洲,但是對于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相當于軍事緩沖區,一旦烏加入歐洲意味著兵臨城下,這樣的結果不是俄羅斯想看到的,但是戰爭是殘酷是,注定最后的結果只是兩敗俱傷,愿百姓便于戰火,愿山河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