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算不算侵略戰爭;俄烏戰爭結束了嗎
拿槍打仗,現在俄羅斯想從娃娃抓起。俄羅斯教育部日前提議,將中小學中的《生命安全基礎知識》課程更名為《國家安全與國防基礎知識》,并編寫新的教科書。俄羅斯學生最早可以于明年9月按照新的課程開始學習。
【報道截圖】
實際上,早在去年12月,俄羅斯就對《生命安全基礎知識》課程進行了一輪大的改革,在該課程內增加了“初級軍事訓練”的內容,包括基本軍禮、身體訓練、武器使用以及個人防護。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武器使用”的課程,就是教學生們如何使用AK系列,正確的射擊姿勢,還有如何投擲F-1和RGD-5手。
沒錯,現在每個俄羅斯中小學生都要學習如何使用AK-47。俄羅斯人本來是夢回彼得大帝,結果卻是先回到衛國戰爭。
【俄羅斯學生學習如何使用】
那么關于這次課程的改革,俄羅斯教育部并沒有透露更多的具體細節,但從名稱上的改變來看,這次改革應該是偏文化課的改革,抓思想教育,學生的身體和精神,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而具體要加入的文化課內容,其實大概率也跟當下的俄烏沖突有關。其實去年下半年的時候,俄羅斯就決定要改歷史課教科書,今年5月,有俄羅斯媒體透露,在該國10-11年級的歷史課程中,將加入一整章關于“特別軍事行動”內容。今年9月,新的歷史教科書就將投入使用。
【俄羅斯的新版歷史教科書】
那么從俄媒的爆料來看,新歷史教科書在描述俄烏沖突時,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把俄羅斯寫成“戰爭的受害者”。教科書中指出,烏克蘭是西方對俄羅斯下手的“中轉站”。早在去年1月的時候,俄羅斯就獲悉西方準備支持烏克蘭向俄羅斯發起進攻,奪取整個頓巴斯和克里米亞。而俄羅斯作為“受害者”一方,被迫發起了“特別軍事行動”,發起一場先發制人的“預防性防御戰爭”。
教科書還提到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即保護頓巴斯“不受戰火侵擾”,以及對烏克蘭的“去軍事化”和“去化”。
【俄烏沖突已經持續1年多】
另外,教科書還嘲笑了西方對俄羅斯的全面經濟制裁。其中提到,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讓俄羅斯“變得更加團結”,變得更加支持普京。
可以預見,在新的《國家安全與國防基礎知識》課程中,很有可能也會出現類似的內容。剛才提到的歷史教科書,俄羅斯政府并不強制所有學校使用,但這次要增設的國防教育課程,可是每個俄羅斯學生必修的。
【俄羅斯學生學習如何使用武器】
回到話題上來,抓思想教育,無可厚非,當年衛國戰爭打響后,蘇聯同樣也加強思想教育,但問題是,俄烏沖突跟衛國戰爭根本無法相提并論,一個是連宣戰都沒有,在別國的領土上打仗;一個是正兒八經的衛國戰爭,事關國家的生死存亡,對方當時可是真的打到莫斯科了。
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俄羅斯加緊抓思想教育,至少反映出了一點,那就是在克里姆林宮眼中,現在俄羅斯遭遇的危機,不比當年德國入侵蘇聯小多少。
缺什么往往就吆喝什么。俄羅斯此舉,恰好說明今天的俄羅斯,是內外交困、人心思變。對外,烏克蘭戰場不但打不開局面,反而被烏軍反推;對內,俄羅斯民心不穩,瓦格納事件的爆發,更是讓俄羅斯高層內部積聚已久的矛盾集中爆發,讓民眾看得一清二楚。
【瓦格納在羅斯托夫街頭】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勢必要通過緊抓思想教育的方式來穩定人心,而學生,尤其是馬上就要進入大學或社會的高年級學生,則是重中之重。剛才也提到,俄羅斯10到11年級的歷史教科書要增加關于俄烏沖突的內容,這個10-11年級,其實就相當于中國的高一到高二。這些孩子,馬上就可以是兵。
但問題在于,俄羅斯這么抓思想教育,效果到底能有多少。一方面,當年蘇聯打衛國戰爭,是絕對站在正義一方,反抗侵略者,沒有任何問題。但現在俄烏沖突的性質完全不一樣,說什么“烏克蘭將在西方的支持下進攻俄羅斯,而俄羅斯只是做出了預防性措施”,這明顯不符合事實。
另一方面,現在是網絡時代,很多人會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會去自己查找信息。光通過教科書或者課程改革,是遠遠不夠的。我最近兩次出訪,每次都能遇到很多俄羅斯人,機率遠遠高于過去。這些俄羅斯人,寧肯全世界游逛,也不回國參戰。這很說明問題。
另外,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確需要重視,但不能急,否則很容易讓人陷入混亂。現在俄烏開打,那么就把烏克蘭寫成“西方的傀儡”,又說什么“經濟制裁對俄羅斯無效”,那如果將來跟西方和解了,俄羅斯又要拿出什么說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