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加拿大人居住的地方—加拿大大多數人生活地區
一年一度的EIU(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全球宜居指數報告今天公布排名。
縱使加拿大媒體每天匯報房價飆升和通貨膨脹,制造焦慮,但是加拿大的大城市宜居指數很高。加拿大有三個城市上榜前十名,分別是溫哥華(第五名)、卡爾加里(并列第七名)以及多倫多(第九)。
維也納再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哥本哈根保持了第二名的位置,第三、四名為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和悉尼。前十中其他城市有瑞士的蘇黎世(第六名)和日內瓦(并列第七名),日本大版(第九名)和新西蘭奧克蘭(第十名)。
EIU對173個城市的生活條件進行評估,評分范圍為社會穩定性、醫療保健、文化與環境、教育和基礎設施五個類別。
調查結果顯示,世界各城市已經完全從新冠疫情的重創中恢復過來。
今年的平均指數得分已經達到76.2分,較一年前的73.2分有所提高。80分是達到宜居水平的分數。過去15年相比,幾乎所有城市的居民生活質量都有所提高。
醫療保健得分改善最為明顯,教育、文化娛樂和基礎設施的評分也有所提升。
亞太地區的城市的宜居水平進步最大,這得益于疫情后向正常狀態轉變。中東地區的宜居水平繼續提高,這主要歸功于醫療保健和教育評級的大幅提升。
所有指數中,只有穩定性得分略有下降,反映出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以及部分地區的政治動蕩和犯罪率上升。
許多東歐城市的穩定性得分在2022年因其與烏克蘭接壤而下降,今年有所上升。但其他地方的穩定性惡化。希臘的罷工、法國的養老金抗議和以色列、秘魯的社會沖突都導致這些國家得分的下降。通貨膨脹可能導致全球許多地區在未來一年內穩定性得分進一步下降,從而損害整體的宜居指數。
大馬士革(敘利亞)和的黎波里(利比亞)仍然位于排名的底部,受到社會動蕩、恐怖主義和戰爭的影響。
總體排名下降最多的前十個城市中,有三個英國城市(愛丁堡、曼徹斯特和倫敦),兩個美國城市(洛杉磯和圣地亞哥)。根據調查,大多數中國城市與去年的結果相比“基本穩定”。
EIU宜居性指數負責人Upasana Dutt表示:
“解除與疫情相關的限制對于2023年的全球宜居性總體上是有利的。隨著學生返校,教育狀況得到了改善,疫情結束使得醫療系統的負擔大大減輕,亞洲和中東的一些發展中經濟體城市也出現了明顯改善。隨著世界政治和經濟重心繼續向東移動,我們預計這些地區的城市將逐漸在宜居性排名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