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重組
新華社波哥大9月24日電(記者周盛平)已故哥倫比亞著名畫家、雕塑家費爾南多·博特羅的遺體日前運回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哥倫比亞政府和人民掀起悼念熱潮,與這位藝術家做最后告別。
2009年3月27日,在哥倫比亞麥德林舉辦的美洲開發銀行年會會場外擺放著哥倫比亞雕塑家博特羅被炸毀的雕塑《鳥》,象征著麥德林被暴力籠罩的歷史。新華社發(戴維·德拉巴斯攝)
本月15日,旅居摩洛哥的博特羅因肺病離世,享年91歲。哥倫比亞舉國哀傷。當晚,哥倫比亞文化部宣布,從16日起全國哀悼三天,公共建筑物、駐外使領館降半旗志哀。在博特羅的家鄉麥德林,當地政府宣布了為期一周的哀悼期。
哥倫比亞《時代報》評論稱,博特羅是哥倫比亞“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去世消息傳來后,許多哥倫比亞民眾專程前往波哥大重要文化地標“博特羅博物館”參觀。這家以藝術家本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他捐贈的一百多件作品。
博物館負責人勞拉·薩爾塔告訴新華社記者,與博特羅永別,哥倫比亞人非常悲傷,同時也滿懷感激,感謝他留下那么多偉大作品。
22日,博特羅的靈柩被隆重移入哥倫比亞國會大廈橢圓大廳,供民眾瞻仰。連日來,大量民眾排隊進入大廳,撫觸靈柩,寄托哀思。
靈柩移入國會大廈當天,眾議長安德烈斯·卡列致辭:“今天,我們安靜地聚集在這里,紀念一位藝術巨人的一生,無可比擬的博特羅。我們懷念的是一位藝術家,一位重要的詩人,一位對人類靈魂有著遠見卓識夢想的雕塑家。”
博特羅的女兒林娜·博特羅動情地懷念父親:“感謝他明白無誤的藝術風格,盡管有時候,他作品的主題很殘酷,但是,他所有的作品,總是用感性和美與受眾交流。我父親總是說,他的作品都是用愛心完成的。”
2004年4月18日,享譽世界的哥倫比亞藝術大師費爾南多·博特羅的雕塑作品在日本首都東京繁華的惠比壽花園廣場露天展出。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博特羅的代表作品很多,包括《蒙娜麗莎》《浴室》《和平鴿》等。評論界認為,他的作品個性鮮明,特別喜歡用夸張的手法繪畫肥胖的人體,表現出哥倫比亞和拉美地區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真實景象,很接地氣,大受歡迎。
博特羅去世后,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在社交媒體發聲,高度贊揚博特羅的貢獻,認為他畫出了哥倫比亞人民的傳統、缺點和優點,畫出了哥倫比亞人民經歷的“暴力和和平”。
在國會大廈,黑爾曼·貝爾曼德斯與親友一起來與偶像告別。他告訴記者,博特羅備受人民愛戴,即使你對他了解不多,但當看到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你就知道是他創作的。“不幸的是,我們失去了這樣一位標志性的人物。”
波哥大和麥德林兩地悼念活動結束后,博特羅的遺體將于本月28日火化。
他的骨灰將被安葬在意大利小城彼得拉桑塔。他的夫人已在那里長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