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好兒子叫什么,以色列的后代
公元元年,正值冬季的耶路撒冷早早進入夜鄉,寒風撕鳴著長夜,三個牧羊人正在鄉野外守夜看護羊群。突然,一道耀眼的白光劃破天際朝三人襲來,刺眼的光影將他們全部籠罩,被驚嚇過度的三人連忙下跪磕頭。這時候,空中傳來了天使柔美而又帶著仁愛的聲音,那個聲音告訴了他們一個十分震驚而又欣喜的事情,說今天就在大衛城的伯利恒村的馬槽里,降生了一位嬰兒,他便是彌賽亞(希伯萊語:救世主)。匍匐在地上的牧羊人們欣喜若狂,因為預言中的救世主在他們身邊誕生了。就在這件事發生之前的兩千年間,猶太人中就一直流傳一個預言。預言說,猶太人當中一定會誕生一位偉大的救世主,他可以帶領人們走向安定祥和的新世界,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必須先要忍受艱難困苦,并且保持著對(上帝)奉獻的誠摯的心。
耶路撒冷哭墻
話說兩千年前(公元前1900年前后)阿拉比亞地區(今阿拉伯半島),游離在文明邊緣的閃族(泛指操閃米特語的部族和部落,包括古代歷史上的阿卡德人、阿摩利人、腓尼基人、希伯來人、亞述人、迦勒底人、阿拉伯人和埃塞俄比亞人等)游牧部落在酋長亞伯拉罕(阿拉伯語發音:易卜拉欣)的帶領下,離開貧瘠的土地,沿幼發拉底河北上,游牧到上游的哈蘭,后又折向西南,渡過幼發拉底河,輾轉進入迦南(巴勒斯坦)。當地居民稱他們為“哈卑路人”(Habiru),意即“渡河而來的人”,后以一音之轉而為“希伯萊人”。亞伯拉罕育有二子,長子伊斯瑪儀是阿拉伯人的先祖,次子以撒的兒子雅各(亞伯拉罕孫子)是猶太人的祖先,力大過人,曾同天神角力獲勝,為神賜名“以色列”,意為“同神摔過跤的人”,故猶太人又稱以色列人。雅各有12個兒子: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西布倫、約瑟、便雅憫、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薩,后來繁衍為十二個猶太部落。
迦南地區
迦南地區位于三洲(亞、非、歐)和兩海(地中海、紅海)交匯通衢之地,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使它成為四方強鄰埃及、巴比倫、亞述、波斯、希臘、羅馬的侵擾爭奪之地,以致猶太文明早在形成時期便命運多舛;它同時又是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兩個最古老文明以及稍后的希臘、羅馬文明接觸交往的輻輳之所,于是“這里順理成章地成為各種外來勢力及其文化和精神價值傳播輻射的聚焦點”。東部,兩河流域上盛極一時的烏爾王朝走向衰敗,如今只留下雄偉的烏爾城(今伊拉克的濟加爾省)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取而代之的是由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倫王朝。西部,埃及正處于繁榮的中王國時代,其貿易溯尼羅河而上,經迦南地區北達克里特,東至巴比倫。迦南地區不僅受到埃及經濟、文化上的影響,政治上也臣服于法老。
古埃及神廟
進入兩大文明匯集地的亞伯拉罕及其部族繼續過著游牧生活,時常對往來的商人過客進行掠奪,與當地農耕文明的迦南人爭奪土地,爆發了激烈的沖突。在殘酷的斗爭中亞伯拉罕感受到冥冥之中有股更具力量的神指引著他前行,即(上帝)。但此時的只是亞伯拉及其直系子孫的上帝,在亞伯拉罕氏族世系外的希伯萊人各有自己的保護神。從亞伯拉罕部落的保護神到希伯萊人之神蛻變的轉折是五百年后利末部落的酋長摩西的出埃及記。
古巴比倫地圖
公元前16世紀前后,統治尼羅河畔的喜克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的新王國法老把和喜克索斯人同屬閃族的希伯萊人貶為奴隸,強迫其服苦役,從而結束了希伯萊人在迦南地區平靜的生活。法老不僅處心積慮地虐待這些不同信仰者,而且甚至發布一條殘暴的法令:凡希伯萊人所生之子必須溺死。就在希伯萊人慘遭異族凌辱之際,利末部落的酋長摩西率領族人奮起反抗,與埃及法老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帶領著弱小的希伯萊族人一路東逃,他們的目的地是回到“應許之地”迦南。在后有追兵,前有大海的絕境下,摩西一行奇跡般的越過紅海,逃離了埃及?!斑w出埃及”意味著希伯萊人擺脫異族奴役的自我覺醒,是古代猶太民族開始形成的一個關鍵性標志,后來的猶太人用逾越節來紀念這一次艱苦卓絕的遷徙。更有意義的是,在途經西奈沙漠時,摩西出于加強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對恢復偶像崇拜的希伯萊人發動一場統一信仰的宗教運動,假借神主?之命在西奈山下與其族人約定“十誡”,奠定猶太教的基礎。至此,從亞伯拉罕后裔之神蛻變成了整個希伯萊人之神。
摩西
在唯一真神信仰下的希伯萊人迸發出來極強的戰斗力,在重返迦南之后,希伯萊人與迦南人和腓尼基人展開了殘酷的戰爭,占據了約旦河兩岸的大片土地,人民也開始從游牧文明向更為穩定的農耕文明轉變。外患平息的希伯萊人開始了兩百余年內戰混亂的“士師時代”,這一時期的人民似乎忘記了使徒摩西的“十誡”。隨后便雅憫部落的掃羅,猶大部落的大衛先后成為希伯萊王國的君主,希伯萊王國因部族之間的紛爭逐漸走向分裂。大衛之子所羅門死后,希伯萊王國一分為二,北方以約瑟部落為首的十部成立以色列王國,定都撒瑪利亞(今塞巴斯蒂村),南方的猶大和便雅憫部落仍然以耶路撒冷為都,稱猶大王國。
希伯萊王國
公元前721年亞述帝國薩爾貢二世滅亡了北方的以色列國,希伯萊人被流放到帝國四處,逐漸與當地居民同化,史稱“消失的十部落”。公元前586年新崛起的巴比倫帝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滅亡了南方的猶大國,包括國王、貴族、祭司和工匠在內的上萬名猶太人被擄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再一次淪為奴隸的的希伯萊人在巴比倫開始了真正的反思,猶太人認為自己褻瀆了是唯一真神的信仰,所以上帝降下了懲罰,唯有懺悔祈求上帝的原諒,上帝會派遣彌撒亞(救世主)將他們拯救出去,返回曾經的家園。猶太民族自此形成了“犯罪——懲罰——悔過——救贖”的人生歷史觀,這種思想成為了猶太教以及后來的的宗教核心。
巴比倫之囚
成為階下囚的猶太人開始真正信奉為唯一真神,主宰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猶太人相信惡人一定會受到(上帝)的懲治,救世主一定會降臨。他們把有關的神話、傳說、詩歌、歷史、摩西的《十誡》,以及那些“先知”(把神的話告訴民眾和國王的一類人)的語錄記載下來,編纂為《圣經》(即《舊約》)。“加路特”(意:放逐、苦行、贖罪)和“茍拉”(意:從放逐中得到解救并回到祖先的土地)的信仰,是猶太教善惡觀、契約觀和救贖觀的具體體現。
《舊約》
公元前538年,來自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在居魯士大帝的率領下橫掃兩河流域,滅亡了新巴比倫帝國,他以奉“神諭”的名義,讓“巴比倫之囚”們返回故鄉,并支持他們重建圣殿,復興猶太教。這讓希伯萊人更加深信他們的懺悔取得了上帝的原諒,更加的供奉。然而正是在這種思維體系下,猶太人逐漸成為了一個苦難的民族。
猶太人從巴比倫返回故土
公元前331年,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滅亡了波斯帝國,被波斯人庇佑的猶太人再一次被異族奴役,史稱第二次大流散。為擺脫異族奴役、恢復民族信仰,公元前167年巴勒斯坦猶太人掀起民族大起義,并于前142年再次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猶太人獨立國家——馬卡比王國,但在公元前64年又為羅馬帝國軍隊所滅。公元135年羅馬帝國哈德良撲滅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的最后一次武裝起義,下令徹底摧毀耶路撒冷,不準猶太人跨入一步。至此巴勒斯坦猶太人幾乎全部被逐或逃離,這第三次大流散結束了猶太民族主體在巴勒斯坦定居的歷史,猶太民族進入了為期1800多年的“世界性大離散時代”。
羅馬帝國全盛疆域圖
誕生的時代,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在愷撒養子屋大維的統治下日漸強盛,不久前屋大維在埃及擊敗了宿敵安東尼,元老院加冕其為“奧古斯都”(拉丁語:高貴、神圣),名存實亡的羅馬共和國轉向羅馬帝國,社會發生劇烈震蕩。羅馬人對猶太人的壓迫日漸深重,他們期盼著彌撒亞再次降臨,帶領他們脫離苦海,回到“流淌著奶與蜜”的迦南之地。
誕生
三個牧羊人遵照天使的話來到伯利恒村的馬廄,這里住著從拿撒勒(今以色列北部地區)而來的約瑟、瑪利亞夫婦,正抱著出生不久的嬰兒,牧羊人向約瑟夫婦講述了他們遇到的事情,二人驚訝不已,又問其姓名,約瑟說給孩子起名叫(希伯萊語:救助),三人更加相信他們所期盼已久的救世主已經誕生了。救世主降生的消息不脛而走,耶路撒冷的希律王得知此事后很擔憂這個人們口中的救世主的降生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他左思右想,終于想到了一個殘忍的辦法。他命令手下瘋狂地搜索這個猶太族的新國王,只要發現是嬰兒,不管是不是,統統殺掉。約瑟夫婦抱著襁褓中的開始了逃亡埃及的道路,一路上風餐露宿,翻山越嶺,跨過荒漠,約瑟、瑪利亞夫婦和剛出生的經歷了一次摩西出埃及記般的洗禮。
逃難埃及
約瑟夫婦靠著木匠手藝在埃及定居下來,但這里并不是他們的“應許之地”,工作之余時常想念家鄉拿撒勒,頗有“獨在異鄉為異客”之慨?,斃麃啅倪^往的商旅口中得知希律王暴斃而亡,與丈夫商量后決定回到自己的故鄉。約瑟給瑪利亞買了一頭毛驢,瑪利亞一邊騎著毛驢,一邊扶著讓他也騎在這頭驢身上,而約瑟就簡單拿了一些行李,牽著毛驢,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地踏上了回鄉之路。這時候的比之前更可愛了,也更活潑了。
拿撒勒村
拿撒勒村向北能夠看到黑門山,東邊挺立著他泊山,肥沃的耶斯列平原資源十分豐富,有大量的農田和果園,而且著名的約旦河支流就是發源于此?;氐郊亦l的約瑟一家開始了平靜的生活,他們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一共有四個弟弟、兩個妹妹。每當冬天來臨之際,喜歡遠眺白雪皚皚、浮于天際的黑門山山頂;秋天的時候,門前的橄欖樹長滿了果實;夏天,后院的無花果樹長滿了果實,每當晚上因為炎熱睡不著覺時,就會跟著父親母親在屋頂看星星。
時光如白駒過隙,七歲的到了上學的年紀,瑪利亞領著他到禮拜堂里的學校去上課。牧師拉比(一個精通猶太律法典故的智者)教他們寫字、背書、誦記古時候巴勒斯坦的歷史著作等。癡迷于聽牧師講的《舊約》,展現了令人驚訝的天資,他幾乎能記住拉比講的每一個故事。禮拜堂外的世界并不安寧,羅馬軍隊為了鎮壓猶太人的,只要認為村民行動可疑,就放火燒村莊,屠殺無辜的老人與小孩。這種悲慘、恐怖的事件,不知發生了多少次。看到這種景象,那幼小的心靈深深地受到震撼。禮拜堂學的知識越來越多,隨著而來的疑惑也困擾著他,父親約瑟和牧師拉比驚訝于天賦的同時,耐心的給他解答他們所知道的答案。少年在《舊約》之海與殘酷的現實相交織的環境下成長著。
少年
每年的四月,當麥子抽穗的時候,以色列的百姓就忙著準備參加逾越節。這是一個十分隆重而非凡的節日。不僅僅是國內的百姓,即使遠在羅馬、阿拉伯、希臘、埃及的所有猶太人,都漂洋過海,穿過沙漠,十分激動地回到猶太人的圣地耶路撒冷參加隆重的為期七天的朝圣典禮。十二歲的(按照當時猶太人的習慣,小孩到了十二歲,就成為“法律之子”)帶著親自養大的小羊,跟隨父母來到一百公里外的耶路撒冷朝圣,參加一年一度的盛典逾越節。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朝圣的隊伍逐漸擴大,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隨著樂師的節奏合唱著圣歌(對大衛、所羅門的歌頌)。從未離開過拿撒勒的第一次見到這么多人,心中對圣城耶路撒冷充滿期待。
慶祝逾越節
來到耶路撒冷的一家將小羊獻給掌管圣殿的祭司,如果有細小的傷痕就無法獻祭給,祭司態度極其惡劣的檢查著小羊。檢查通過他們后來到了圣殿的圣門前,旁邊放著一個銀色的奉獻箱,大家必須把碎銀子放到箱子里,如果不放碎銀子,就不能進入內殿。他們一家三口繳了錢后才進入了內殿,內殿有個廣場,接近圣殿的梯口有唱詩班唱感恩歌。這里是朝圣者參禮的地方,最里面有道柵欄,中間有火熊熊地燃燒著。
圣殿
大家一到這里就立刻排成一列,向火光熊熊的地方接近,只見一個祭司拿著銳利的刀子,對準貢獻的小羊,突然刺進它的頸部。這一幕讓差點喊出聲來,因為他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之后,就有人拿著木碗接下從小羊咽喉流出來的血,拿上祭壇,用葉子蘸了血灑在祭壇的石頭上。這時候,的父母約瑟和瑪利亞已經開始跪拜禱告,圣殿也響起了唱詩班的歌聲,喇叭和豎琴奏出的美妙曲調,扣人心弦。當時本打算跟著母親瑪利亞一起跪拜,但是看到自己費盡心血花費很久時間照料的小羊被殘忍地殺死,他的內心充滿了悲痛,眼淚一滴滴地流下來,一點感恩的心情都沒有了!這時候看到祭壇的火焰熊熊地燃燒著,就好像惡魔的舌頭一樣。獨自思考起來,他在想,為什么他們做出如此殘酷的事情呢?難道會真心喜歡這種祭拜嗎?
一家
心情低落的對剩下的儀式失去了興趣,他來到廣場四周的走廊下聽人講道,那里有幾位學問高深的長老,講些經典中圣哲和先知的遺訓。很認真地坐著聆聽,主動向長老們咨詢了一些問題。長老看到小孩請教難題有些驚訝,但還是非常仔細地回答。竟然連午飯都忘了吃,一整天都坐在那里聽長老們講道。在這之后的幾天天,一直坐在長老面前,一邊聽他們講的知識,一邊問一些他想不通的問題。讓很高興的是,他長時間以來解不開的難題,經過長老的講解后,都得到了答案。七天之后,大典落下來帷幕。與父母啟程返回家鄉。路上回想起在耶路撒的所見所聞,思索著眼前的這一切是否意味著教理的精髓完全被忽略了?早已經背離了的真正旨意,卻還要祈禱彌賽亞能夠降生,怎么能夠答應呢?這時候,心中充滿了更多解不開的疑團與質疑的聲。
朝圣
不幸開始降臨,約瑟朝圣回來后不久就病倒了,身體日漸虛弱。三年后,失去了能隨心所欲跟他暢談宗教、政治等問題的父親,心中很是落寞,即使是這樣,他還是安慰比他更悲傷的母親瑪利亞。身為家中長子繼承了父親木匠的工作,照顧著弟弟妹妹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瑪利亞的信仰越加,每年的逾越節一定要去耶路撒冷參加朝圣,而每年也一定陪伴母親前往。
從十二歲開始到耶路撒冷朝圣,如今已經有十幾次了。也看到了,在耶路撒冷圣殿廣場的商人做買賣的態度一年比一年更囂張、更丑陋。向丑惡的祭司呈獻祭品,祭司用殘酷的方法殺犧牲品(小羊、鴿子)等,更是感到厭惡,他唯一感興趣的就是在圣殿長廊聽講道,和長老們討論教理。長老們也對從拿撒勒來的很感興趣,一看在人群里,便特意請他到前面,特別親切地招待他。這時候的信仰也一年比一年更加堅定,對教義的了解一年比一年精深,他對《舊約》的講解比一般的長老、學者竟然還高深很多。一邊工作,一邊用十分通俗、容易理解的話去跟他們講經授道,當村民出現困難的時候,也替他們排憂解難,所以村民都很欽佩他。因此,的名聲家喻戶曉,后來竟然連遠村的長老都來訪問,他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傳道
的木匠店里人來人往。一天,在店里聽到人們在議論約旦河畔出現了一個名叫約翰的傳道士。這位傳道士向眾人講道,他的話經常能讓人茅塞頓開。先知約翰的樣子與平常人不是很一樣,他頭發又長又亂,身上披著一片駱駝毛皮,腰間系皮帶,只吃蝗蟲和野蜜。他每天都向群眾高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偉大的彌賽亞(救世主)就要出現了?!比藗兟犃思s翰的話都欣喜若狂地跟著他一起喊,并且都在不停贊美。然而約翰卻很生氣地說:“請收起你們的贊美。因為你們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彌賽亞的出現,不是你們想象中的大喜之日,而是大禍臨頭的日子,你們要誠心懺悔,才能避免這場災禍。”這幾句話一出口,人群炸開了鍋,很多人都大喊,該懲罰的是羅馬人,還有那些替羅馬人壓制他們,讓他們繳納重稅的稅吏。他們說猶太人應該得到寬恕。但是約翰卻告誡他們:“你們又錯了,不會分辨什么猶太人和羅馬人,只有正直的人才能得到寬恕,你們趕快懺悔吧!的審判不分職業高低,不分種族國籍,做壞事的一律都逃不掉的?!毕戎s翰就這樣從早到晚地大聲疾呼這些道理。后來,聽道的人不光只是猶太人,就連羅馬士兵也好奇地成了聽道的群眾。從此,約旦河約翰的名聲傳遍了整個猶太民族。
先知約翰
先知約翰和的思想不謀而合。認為天主的仁慈是不分猶太人、腓尼基人、希臘人或羅馬人的,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并不僅僅只有猶太人才是上帝的子孫,只有行為正直的人才是上帝的子孫。這一刻開始,從希伯萊人之神變成了宇宙萬物之神。
于是從拿撒勒走了兩天路來到約旦河畔,接受先知約翰的洗禮。當受洗完畢,從水里走出來的時候,天上的云彩突然裂開,光潔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似乎有銀白的鴿子在頭頂的上空飛翔,先知約翰從人群中認出了。正坐著祈禱。他用內心中的言語向天主請求,而令人驚奇的是,天主馬上回答了他的問題,天主的答復不是用耳朵去聽,而是用心去感受。就這樣,天主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烙印在的心里。經過四十天的冥思后,正好而立之年的悟道了。不久之后,先知約翰被希律王次子以謀叛罪監禁在囚牢里,后人將他所說的話整理成冊,編成《約翰福音》。
約旦河洗禮
從約旦河畔出發的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決定要做“福音”的傳道者,他認為越早傳道,得救的人也就越多。回到拿撒勒村的對家人說:“之后,我要繼承約翰遺志,到處去傳教,完成賜給我的使命。我在曠野里絕食祈禱的時候,很清楚地聽到了的聲音。”聽了的決心,母親瑪利亞萬分悲痛,她深知自己的孩子做這件事情有多危險,不覺潸然淚下。安慰著母親說:“我不但是您的孩子,也是的兒子”。
迦百農
第二天的清早,當的家人還在睡覺的時候,他就悄悄地爬了起來,借著微弱的星光,開始用清水潔身,然后跪在地上祈禱。祈禱完成之后,他悄悄地離開了家,朝著加利利湖北部出發了。來到加利利湖北邊一個名叫迦百農的貧窮的小漁村,開始了自己的傳教生涯。的思想深受當地漁民的擁護,身邊逐漸匯聚了一批信徒。漁民彼得、安德烈、約翰、雅各布,稅吏馬太,商人腓力,革命者西門,雅各、達太、多馬、巴多羅買,毛毯商人猶大等十二人先后成為的門徒。
傳教
感到時機成熟的離開了漁村迦百農,來到希臘人的伯賽大地區傳教,住在門徒腓力的家中。的思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擁護,當權派和祭司十分害怕會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千方百計的嘲諷和誣陷這個來自拿撒勒村的木匠。和信徒們頂著重重困難與壓力繼續布道,向更多的人宣傳他對《舊約》的理解。就在此時,先知約翰被希律·安提帕(希律王次子)殺害。得知此噩耗的低著頭,默默無語。過了一會兒,報信的使者勸暫時離開安提帕管轄的地區。靜靜地聽著,然后說:“不!從現在開始,我要走到希律·安提帕看得見的地方?!钡拈T徒們從來也沒有見過態度如此堅定的老師。
與十二門徒
很堅決地告訴他的十二位門徒,說自己要動身去耶路撒冷。一聽到這話,弟子們都不解地看著他,認為那里十分危險,勸他不要去,而且,法利賽派和祭司們都十分憎恨,希律·安提帕也要加害于他,弟子們希望打消這個念頭。搖著頭對他們說:“你們還不知道所要求的是什么。我喝的苦水,你們能喝嗎?我現在要去耶路撒冷,等待我的是恐怖與折磨,你們能夠接受得了嗎?我能夠給你們的不是什么寶座,而是痛苦的十字架?!苯又T徒彼得問他:“即使是這樣,您還是要去耶路撒冷嗎?”早已做好殉道準備的決心去圣地耶路撒冷。他臨走之前,動情地說:“我收你們十二位為門徒,同時也把你們當做好友。這次耶路撒冷之行,要有舍身的勇氣。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我不勉強你們同去,你們有選擇的自由。但是請你們記住,進入天國的門路,現在還是狹窄而艱苦的?!?/p>
耶路撒冷城外
和十二門徒從該撒利亞腓立比出發,分為兩路,沿著約旦河兩岸前往南方的耶路撒冷朝圣之路前行。路上,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朝圣和父母一起的場景,頓感歲月蹉跎。想起昔日那個對世界充滿期待與好奇的少年,如今已經悟道傳播天國福音,攜著完成使命的從容與淡定,走向通往天國的道路。
一行來到橄欖山后的伯大尼作為營地,匯聚在耶身邊的朝圣者越來越多,這里離耶路撒冷約三公里遠。站在橄欖山的西側,隔著汲淪溪就可以眺望到圣地耶路撒冷的全景。莊嚴的圣殿聳立在中央,中間是廣場,四周有白色回廊,圍繞成天井形狀,美麗的安多尼亞塔連接著圣殿的石橋。從圣殿祭壇中燃起的黑煙緩緩地升向天空,那是早晨上供的火。從橄欖山頂到耶路撒冷城門的這條路,人都擠得滿滿的。
圣殿
此時統治者耶路撒冷的是羅馬帝國腓尼基(希臘語:迦南人)行省的總督彼拉多,對猶太教的事情他并不關心,只要不觸犯羅馬規定的法律就可。來到圣殿前的不再膽怯,他向周圍的人揭露了圣殿既得利益者和大祭司們的齷齪勾當,并將所有的鴿子放生。一通嚴厲的說辭讓這些祭司十分震驚,他們看著又羞又怒,很是氣憤。但是這時候還聽得見群眾狂熱地支持:“的話已經說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只是敢怒不敢言?!薄凹浪径际腔斓埃 薄澳銈兌际峭导榔返膼耗В 鳖D時廣場上怒聲四起,祭司們嚇得抱頭鼠竄,灰溜溜地逃走了。既得利益者與大祭司們恨透了,他們已經準備好以謀反的罪名抓捕。
被捕
回到住處的顯得很沉默,他沒有跟他的門徒聊天,只是單獨在埋頭思考問題。早就預料到等候著他的是什么樣的命運。心想自從聽過先知約翰講道,在約旦河岸的荒野里聽到的旨意之后,我已竭盡自己所能,能做的已經都做了,我現在已經能夠不帶遺憾地回到的身邊去了。逾越節的前一夜,和十二門徒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吃到一半時,突然告訴他們,這些門徒當中有一人出賣了他。晚餐后,和門徒走在通往橄欖山的路上,門徒猶大消失在了黑夜中。原來就是他出賣了,跑去向圣殿祭司透露了的行蹤。坦然的看著抓他的人不斷靠近,門徒準備反抗,制止說道凡動刀的人,必死在刀下。
最后的晚餐
抓到后,大祭司們連夜審判,判處死刑。這時候天亮了,錫安山上的太陽又升起來了。而出賣的猶大看到已經被定死罪,內心十分后悔,他把收的三十個銀幣還給大祭司和長老,說自己出賣了無辜之人,是有罪的。大祭司沒有理他,覺得既然是猶大做的,就應當由他自己承擔。猶大失魂落魄地把銀幣丟在殿里,出去上吊自殺了。
受難
這一天剛好是逾越節,背著沉重的十字架緩緩走向刑場,身后跟著十一個門徒以及他的母親瑪利亞。在監獄中飽受折磨的他渾身都是血和汗,踉蹌地走著,但是眼神還是那么的堅定?,斃麃喴宦飞峡迺灹撕脦状?。當人們看到釘在十字架上的時,都陸續地跪倒在地,一邊祈禱,一邊痛哭。而那些曾經痛恨的人和士兵此時都在嘲諷他,笑著說他既然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就應該有辦法從十字架上下來。還說他既然能救別人,為什么不能救自己,實在是可憐。更有人說,說過他可以在三天之內重新修蓋被毀滅的圣殿,既然有這種能力,為什么不救救自己。這些嘲諷的話不絕于耳,在十字架上忍著痛苦,兩眼緊閉,他用盡力氣向天禱告:“我父啊!請寬恕他們吧!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事!”聽到這句話的人們,甚至連剛才還嘲笑諷刺他的人都被他的話深深地觸動了。
殉道
就這樣,偉大的在被釘在十字架上幾個小時之后,他那偉大的靈魂掙扎著脫離了受盡萬般苦痛的身體,輕盈地飛向了天際。的門徒們繼承的遺志宣傳天國的福音,大約公元43年,所創立的教派的門徒都相信是彌賽亞(希臘語“基督”),他們在安提阿開始被稱為“基督徒”。后來,拿撒勒派逐漸脫離猶太教發展成,拿撒勒人被公認為基督——救世主。后來,這個教派終于脫離猶太教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宗教——。
圣十字
公元393年,在殉道三百多年后,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奉為羅馬帝國國教,從此向世界性宗教發展邁出了堅實一步。只是他無法預料到那些口口聲聲信奉他的后人會變得和之前他痛恨的圣殿祭司一樣,以的名義販賣贖罪券,欺騙、迫害和奴役平民百姓,把歐羅巴大陸帶入黑暗的中世紀。直到來自德意志的馬丁·路德創立新教,才將已經腐朽不堪的拉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