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計劃署和糧農組織的區別;糧農組織在哪
馬達加斯加沒有企鵝,有的是干旱、洪水、貧困、饑餓和夭折的孩子。
當地時間5月11日,世界糧食計劃署與糧農組織發出嚴重警告,饑餓問題在馬達加斯加南部日益加劇,超過110萬人面臨嚴重饑餓,急需緊急糧食和營養援助,此時此刻,包括孩子在內的眾多生命,危在旦夕。
“情況非常糟糕,孩子們挨餓致死。我遇到一位母親,她8個月大的孩子看上去只有2個月大,年長的孩子也餓死了。”世界糧食計劃署一位官員在視察災區后對媒體說。
“他們吃的是混有泥土的仙人掌、樹根、樹葉、種子,以及任何能充饑的東西。”世界糧食計劃署南部非洲和印度洋國家區域主任洛拉·卡斯特羅在媒體簡報會上陳述了當地狀況。
馬達加斯加的人道主義災難,還在蔓延。
世界糧食計劃署伙伴關系官員克里斯蒂娜·科瓦連科(Krystyna Kovalenko),走近馬達加斯加南部一村莊,她為村莊里的寂靜震驚,孩子們不會四處奔走或嬉戲,只是坐著看她。
她問一個孩子,什么時候吃完了最后一頓飯,吃了什么。孩子的母親解釋,她給孩子們吃的是一些通常不可以食用的草和植物,因為周圍沒有別的東西了。
一個孩子正準備吃仙人掌充饑
這位母親會把它們煮沸,加些黏土,然后把混合物倒給孩子們吃,他們腫脹的腹部就填著這些東西。即便迫于饑不擇食,吃下這些,一個少年依然沒有足夠力氣舉起湯匙。
這些在孩子和老人中尤為明顯。
馬達加斯加南部的饑荒警報,自2020年9月以來一直沒斷過。這一次,糧食計劃署的措辭文字突出了“邊緣”,警示著饑荒已接近人們可承受閥值的極限。
IPC對馬達加斯加4~9月處于5個程度階段饑荒人數的評估預測
饑荒的源頭是天災。
馬達加斯加正遭遇的是40年不遇的嚴重干旱。在克里斯蒂娜到訪村莊的村民記憶里,今年的降水嚴重不足,干旱季節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長、更嚴重,致糧食減產。
馬達加斯加的主食是大米。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饑荒預警系統在2月發表的一份《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展望》報告表明,2020年降雨不足,嚴重影響了中部和南部地區早稻的產量,其中南部20和22區的早期稻米產量比五年平均水平低50%。
除降水外,南部自然景觀多沙漠和灌木林,土壤條件本就不如中部高地的梯田。更加不幸的是,當地高度的土壤侵蝕、前所未有的沙塵暴,耕地荒漠化同樣威脅著產量。
馬達加斯加南部,一戶人家站在干旱的田地旁
《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展望》還提到,抵達南部地區的人道主義援助只覆蓋不到10%的人口,疫情也限制了南部人口向北流動謀生。盡管政府加大了大米進口,防疫需要帶來的港口封閉或也對運輸造成一定阻滯。
自2020年9月以來,馬達加斯加南部的糧食安全狀況一直非常嚴峻,據聯合國消息,歉收季節開始時,當地家庭已經耗盡了他們的糧食庫存,并吃掉了對他們至關重要的種子儲備,因此,2020年11、12月的種植季節,他們已經沒有種子可以用來播種。
對于馬達加斯加2021年的糧食產量,世界糧食計劃署的預估同樣不樂觀,預計不到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的40%。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援引馬達加斯加衛生部一項評估顯示,馬達加斯加南部大多數地區都處于營養不良的緊急狀態,五歲以下兒童的急性營養不良指標,在過去四個月里翻了近一番,達到16.5%。
IPC對馬達加斯加南部饑荒的評估預測,43%的人口處于危機以上狀態,急需援助
在受影響最嚴重的安布文貝(Ambovombe)地區,這項指標已經超過了27%,而患有急性營養不良的兒童死亡的可能性,比健康兒童要高出四倍。
危機仍在蔓延。
《綜合糧食安全階段分類》(IPC)對馬達加斯加的評估認為,4月到9月,預計當地處于“糧食不安全”階段的人數將達到55萬人、“壓力”階段99萬、危機階段73萬、緊急狀態39萬、災難階段1.4萬人,后三個階段的114萬人尤其需要緊急援助。預計到年底,這一數字將上升至131萬。
馬達加斯加南部約有14,000人處于“災難”級別的糧食不安全狀況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發言人拉爾克(Jens Laerke)表示,迫切需要資金幫助馬達加斯加避免災難,聯合國已經再次呼吁捐款,以期完成7400萬美元的籌款目標。他稱,聯合國僅籌到了22%的資金。
南部地區的糧食危機是馬達加斯加“絕對貧困”的縮影。
IMF“2019年全球最貧窮的25個國家”名單中,馬達加斯加的人均GDP位列倒數第5。盡管它身為世界第四大島,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資源沒能給他們帶去足夠的福利。
據IMF,2019年馬達加斯加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71美元,據聯合國數據,7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中,每天的生活費不足2美元(約合人民幣13元)。
其人類發展指數排名,在189個國家中位列第161,是貧困和饑荒問題最為突出的國家,5歲以下兒童中,一半人口受慢性營養不良影響。
世界糧食計劃署4月29日拍攝的馬達加斯加饑民
疫情也加劇了馬達加斯加的貧困。
因為隔離措施,馬達加斯加南部的經濟活動陷入停頓。市場關閉,許多農民無法賺取收入,又因為運輸路線和交貨渠道中斷,食品價格不斷上漲。
貧困是惡劣自然環境和人為治理不善共同導致的后果。
南回歸線穿過馬達加斯加南部,四面環海,東南信風和赤道暖流給這個國家同時帶去颶風、洪水和干旱,又極易形成極端天氣、泛濫成災,對這一“看天吃飯”、以農林漁業為經濟支柱的非洲熱帶島國,無疑是致命打擊。
一位母親和孩子等著他們的食物
2020年美國CIA《世界概況》把馬達加斯加稱為“一個不受管制的經濟體”。盡管擁有許多未開發的自然資源,但缺乏資本市場、司法體系薄弱、合同執行不力、政府腐敗猖獗等問題嚴重制約其發展。
馬達加斯加很早就受到人道主義援助,但2009年政變導致許多國家暫停了援助,直到2014年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就職才得以恢復。
很少有哪個國家的選舉會得到聯合國的密切關注和聲援,但2018年馬達加斯加的總統選舉,聯合國秘書長全程關切和發聲。
對政治的不穩定擔憂暴露出另一大問題:政治動蕩破壞了公共治理和經濟增長,公共服務的缺失,無法緩和天災造成的沖擊,導致民眾直接暴露于災害之中,他們事實上又難以自救。
在異常長的枯草季節過后,人們期待已久的收獲已被昆蟲啃食
新冠疫情,也是馬達加斯加要承擔的風險,這對尚需為清潔水源發愁的國家尤其嚴峻。
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截至5月13日,馬達加斯加新冠病例數接近4萬,死亡748人,尚有2千余人未治愈。但也有分析認為,統計數字可能與真實數字存在不小落差。
自南非發現變種新冠病例后,3月下旬,與非洲大陸隔海相望的馬達加斯加也被波及,發現變種毒株感染病例,4月,這個國家出現第二個新冠病毒感染高峰。
馬達加斯加的危機仍將持續。
但若從新聞活躍度來看,過去一個月里,馬達加斯加總統安德烈·拉杰伊琳娜(Andry Rajoelina)更重視新冠防疫這一新問題,而不是解決饑荒這一老問題。
倒是2020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不斷為這里的饑饉呼吁求助。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施晶晶
編輯 | 黃靖芳
排版 | 喬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