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白人_日本aa级毛片免费观看_一级黄色短片_日韩视频中文字幕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_婷婷久久综合

美國有政府辦的媒體嗎、美國政府有新聞媒體嗎

首頁 > 資訊 > 國際 > 正文

美國有政府辦的媒體嗎、美國政府有新聞媒體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戴雨瀟】

日前,扎克伯格的Meta(臉書母公司)移除了平臺上數千個“助力中國”的賬號。這些賬號被Meta認定參與了“針對美國、英國和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影響力活動”,因此遭到清洗。

Meta從2019年開始系統性地清除旗下各平臺上散布有利于中國的信息的賬號,在這次行動以前,已經進行過6次大清洗。

負責這次行動的Meta全球威脅情報組長本·尼莫稱,2023年的打擊活動是“有史以來我們針對單一網絡組織所采取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性打擊活動”。還稱這次發現的“中國影響力活動”是“全世界已知規模最大的跨平臺秘密影響活動”。

美國有政府辦的媒體嗎、美國政府有新聞媒體嗎

Meta總部(圖:紐約時報)

一、Meta的政治清洗

Meta官方發布了一份長達110頁的《敵對性威脅報告》(后稱《報告》)用來合理化平臺封號的做法。

在報告的最開頭,他們給被封殺賬號定下的罪名叫做“協同虛假行為”(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即“為了實現戰略目標運用虛假賬號操縱公眾辯論的協同性行動”。翻譯成人話就是“雇水軍誤導公眾輿論”。

Meta發布2023第二季度《敵對性威脅報告》(Meta)

《報告》列舉了俄羅斯、伊朗、土耳其和中國四個來源的“協同虛假行為”,其中“基于中國”的數量最多,包括7704個臉書個人賬號、954個臉書公共主頁、15個臉書群組和15個Instagram賬號。其中的公共主頁共吸引了約56萬用戶的關注,群組則只有不到10個用戶參與,Instagram賬號有約870個粉絲。這些賬號總共在臉書花費了3500美元打廣告。

《報告》還專門造了一個新詞形容這些“基于中國的虛假賬號”——“隱蔽水軍”(Spamouflage,由spam“垃圾信息”和camouflage“偽裝、隱蔽”拼出的混成詞),還稱這些“隱蔽水軍”出現在了X(前推特)、YouTube、TikTok、Reddit、Pinterest等其他社交平臺。

Meta對“隱蔽水軍”的認定標準非常奇特——例如這些賬號大多遵循東八區的作息、通過VPN等服務接入了美國的服務器、在不同的平臺分享相同的標題或內容。只要賬號滿足這些條件,就會被清除。

《報告》稱這些中國“隱蔽水軍”模仿了“俄羅斯水軍”(Secondary Infektion)的某些作業方式,例如“將內容植入較小的平臺然后用鏈接較大的平臺”“選擇獨特的論壇組合發布內容”“對敘述進行了多層次的加工”“以不同尋常數量的語言發布內容(包括漢語、英語、日語、法語、德語、甚至拉丁語和威爾士語等小語種)”。

從以上的描述來看,這些賬號的行為很難說具體違反了哪條Meta平臺的用戶協議。由于這些賬號發布的內容并沒有公然違背客觀事實,因此Meta也無法給他們扣上“造謠”和“散布假新聞”的帽子;分享相同或類似的標題,完全有可能是用戶看到自己贊同的內容之后復制粘貼重新發表,充其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發通稿”,無法證明這些賬號就一定是“機器人”;至于翻譯成多種語言或者從特定的論壇轉發等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指控。

實際上這些賬號被Meta認定為“隱蔽水軍”的真正原因不在于他們的行為,而是他們所發布信息的內容。《報告》中列舉的幾個隱蔽水軍的“罪證”是他們分享過《頂級調查記者摸清美國炸毀北溪的底細》《美國什么時候才能擺脫種族歧視的毒瘤》《美國對印第安人實施肉體上和文化上的種族滅絕》《說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維吾爾族人遭受壓迫純屬造謠》和《佩洛西竄臺玩弄政治是徒勞,全世界只認一個中國》等標題的文章。

Meta列舉的“罪證”就是幾篇說美國壞話的文章(Meta)

從標題不難看出,這些帖子的共同特點是講述中國的真相或揭露美國的劣跡。在炸毀北溪管道、種族歧視、迫害原住民、造謠中國新疆以及打“臺灣牌”干涉中國內政等問題上,美國確實不占理,所以美國政府需要讓社交平臺為自己飾非掩丑。

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Meta第一次這么干。

2021年11月,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總統大選投票日前的幾天,Meta突然移除了平臺上的數百個公共主頁和個人主頁,其中包括多個尼加拉瓜的新聞媒體和著名記者的賬號。負責此次封號行動的仍然是Meta安全小組組長本·尼莫。

Meta當時給出的理由和這次如出一轍,也是指控這些賬戶是從事“虛假行為”的機器人。他們羅列的“罪證”竟然包括“這些賬戶的活躍度在尼加拉瓜當地時間的每天上午和下午達到峰值,中午通常出現一小時的低谷,午夜后基本沒有活動”。這本來就是大部分正常人的作息,卻被Meta用來證明他們是機器人,足見為了封號連像樣的理由都懶得找了。

Meta認為這些賬號是機器人的“證據”就是他們遵循正常網民的作息(Meta)

這些賬號被封的真正原因也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是機器人,而是因為他們的政治立場和美國政府相左。被移除的賬號的共同點是都曾表達過對尼加拉瓜左翼政黨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的支持。桑解陣曾在1979年領導人民武裝推翻統治尼加拉瓜40多年的親美政權索摩查家族,此后一直奉行親蘇聯和古巴的外交政策,長期被美國政府和情報機構視為眼中釘。

這些桑解陣的支持者被臉書封號之后,統統遷移到了推特,自拍視頻發到推特上證明自己不是什么機器人,結果推特也立刻封殺了他們的賬號。這種跨平臺的封殺,顯示出目前各個社交平臺之間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橫向協調的言論管控機制,確保沒有漏網之魚可以在任何主流社交平臺上從事不符合美國政府意志的活動。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的支持者被臉書封號之后紛紛前往推特發自拍證明自己是真人,不久后他們也被推特封號了。(Mint Press News)

二、大清洗的始作俑者——本·尼莫

美國政府掌控Meta等社交平臺的方式其實非常簡單粗暴,就是直接讓情報官員進駐社交平臺公司負責刪帖。上文《報告》的牽頭作者、“隱蔽水軍”一詞的發明人——本·尼莫就是一個典型。

公開信息顯示,本·尼莫早年當過潛水教練、旅行作家和記者,從2011年開始任職北約新聞辦公室。2015年他跳槽到了英國智庫“治國術研究所”(Institute for Statecraft),這是一個英國政府資助的宣傳機構,旨在攻擊、造謠、抹黑英國政府認定的“敵對國家”。

前北約新聞官、Meta全球威脅情報組長本·尼莫在北約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官網的個人簡介頁面。(Atlantic Council)

2016年,尼莫加入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成為信息防御高級研究員,并參與創立了數字取證研究實驗室(DFRLab),以搜集分析不利于北約和美英等西方盟國的網絡信息。大西洋理事會是北約的智囊團和戰爭策劃機構,其董事會里至少有7名前美國中情局局長。

2019年,尼莫加入了和英美情報機構密切合作的社交媒體分析公司格拉菲卡(Graphika)擔任調查總監。不久后,他就幫英國政府辦了一件大事。

格拉菲卡官網顯示該組織接受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等組織的資助(Graphika)

當時,英國工黨領袖杰里米·科爾賓披露了一份檔案,內容是執政的保守黨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貿易談判細節。這份文件顯示保守黨計劃將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私有化,甚至將其關鍵部分賣給美國寡頭。

幾天后,《每日電訊報》和《衛報》等英國媒體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刊登文章,宣稱俄羅斯是披露談判檔案事件的幕后黑手。這些“通俄”的無端指控最終都指向同一個來源——尼莫發布的報告。報告稱,工黨放大泄密事件的方式與俄羅斯網軍使用的技巧非常相似。

英國《每日電訊報》在頭版發表了抹黑工黨領袖杰里米·科爾賓“通俄”的報道(Daily Telegraph)

尼莫用這份莫須有的報告成功將輿論的焦點由“保守黨將國家醫療體系賣給美國寡頭”轉移到了“工黨通俄”和“俄羅斯干預英國大選”。但最終,保守黨并未受到檔案丑聞的影響,在選舉中大獲全勝。

工黨“通俄”指控的消息來源——本·尼莫杜撰的報告(Graphika)

2021年,尼莫加入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隨后更名為Meta)擔任全球威脅情報組長。他上任后的主要“業績”,就是在Meta旗下的各個平臺上尋找親中或親俄的信息,促使Meta刪帖封號。

從此人的履歷可以看出,尼莫就是一個典型的“政治打手”。他缺乏計算機相關的技術背景,但是憑借敏銳的政治眼光四處投機鉆營,在各種英美機構擔任所謂信息安全的相關職務,領導需要什么樣的報告他就能炮制出什么樣的報告。由這樣的人負責Meta的審核,親中的賬號遭到清洗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Meta內遍布美國特工

Meta這份《報告》其他幾個作者的背景更敏感。

第二作者“安全工程師”邁克·托里從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畢業后就去了美國國家擔任全球網絡情報分析員。2010到2018年期間,托里在中央情報局擔任高級分析師,專長是針對中國發動網絡戰。

Meta安全工程師邁克·托里曾在中央情報局工作8年(LinkedIn)

根據領英上的介紹,托里在中情局的業績包括:協助制定與應對外國網絡威脅有關的國家政策,代表中央情報局出席機構間政策會議和咨詢小組以及情報委員會會議,向高級情報人員、白宮和其他美國軍政決策者以及外國合作伙伴介紹情況,等等。2018年,這位經驗豐富的老情報人員加盟臉書,負責監視和調查“威脅平臺”的種種“復雜信息行動”。

第四作者大衛·阿格拉諾維奇曾在2012-2016年間任職于美國國防部。2017年,他在白宮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情報總監。2018年開始,阿格拉諾維奇加入臉書,負責“干擾和阻斷各類國際威脅”。

Meta干擾和阻斷國際威脅組長——大衛·阿格拉諾維奇此前在美國國防部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了7年(LinkedIn)

第七作者羅伯特·弗萊姆是一名有著20年工作經驗的聯邦探員。他在1993-2003年間任職美國陸軍軍法署,在1997-2017年間在聯邦調查局(FBI)擔任戰略技術顧問。2020年加入臉書,負責主管平臺的IP和DNS等戰略項目。

Meta戰略項目主管羅伯特·弗萊姆此前曾在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陸軍軍法署工作了超過30年(LinkedIn)

Meta這份關于中俄等國“網絡威脅”的報告一共有7個作者,其中至少4人都有服務美國軍方或情報界的經歷。足見美國政府對平臺的滲透有多嚴重。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媒體研究小組成員、美國媒體監督組織“公正與準確報道”(FAIR)成員艾倫·麥克勞德撰文揭露了Meta的各個部門塞滿了來自美國情報機構的探員。

例如Meta的選舉政策主管、前負責處理虛假信息的高級產品政策經理亞倫·伯曼入職Meta前在中情局干了17年,Meta信任與安全項目經理黛博拉·伯曼此前在中情局干了9年的數據和情報分析師。

亞倫·伯曼和黛博拉·伯曼等Meta雇員都在個人簡歷的顯眼位置標明自己曾是中央情報局探員(LinkedIn)

除此之外,Meta信任與安全總監艾米麗·瓦赫此前在聯邦調查局干了10年,信任和安全項目經理謝里夫·卡邁勒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項目經理,信任與安全副總裁尼爾·波茨是前美國海軍陸戰隊情報官員。

Meta虛假信息政策經理邁克·布拉多曾在美國國際開發署工作過10年,最終成為該組織的政策副主任。美國國際開發署是一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影響力組織,該組織曾資助和推動世界多個國家的“”。

信任、安全和虛假信息是負責平臺審核的核心部門。他們直接決定了哪些內容可以允許出現在平臺上、哪些內容會被禁止、哪些內容會被平臺推廣、哪些內容會被限流。由于這些決定影響著全球數十億的人接受的新聞和信息,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平臺相關部門的領導對輿論和社會公眾的影響力要遠遠大于美國主流媒體的新聞編輯。

事實上,在Meta所有政治敏感的部門里都有美國情報、國安或軍事人員,包括Meta的高級領導層。例如,負責Meta旗下各個平臺價值導向的治理監督委員會成員克里斯·羅斯,此前曾任職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擔任美國總統每日簡報的撰稿人。在那之前,羅斯在中情局擔任了4年反恐分析師和2年外交政策分析師。

Meta亞太區總監兼副總法律顧問吉娜·金·蘇米拉斯在加入Meta前在中情局工作近12年。Meta全球安全運營中心總監亞歷山大·卡里略,此前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服役12年,最后干到少校軍銜,入職Meta之后還繼續在軍隊服役了一年多。

Meta現任副總裁兼首席全球安全官尼克·洛夫里恩,不僅曾有5年中情局反恐行動官員的工作經歷,而且在Meta任職的同時還擔任著美國國務院海外安全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麥克勞德感慨,情況嚴重到有時在政治敏感的Meta部門里找到沒有美國政軍履歷的領導都比找到有美國政軍履歷的領導更難。還有網友根據公開的信息進行了統計,僅從2018年開始計算,Meta已經雇傭至少166名情報官員,14人來自中情局、26人來自聯邦調查局、16人來自美國國家、29人來自美國國土安全部、32人來自美國國務院、29人來自美國國防部。

有網友根據公開信息匯總,從2018年到今年8月Meta已經雇傭了至少166名情報官員(Twitter)

四、情報部門到社交媒體的“旋轉門”

除了Meta以外,美國人耳熟能詳的其他各大社交平臺全部都被美國職業情報人員滲透了個遍。根據《紐約郵報》的統計,推特的信任和安全部門里就有至少8名前聯邦調查局探員,包括一位曾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從事“心理戰”的特工。

負責國外的審核崗位也有美國盟友的情報人員負責,例如推特的歐洲、中東和非洲編輯主管戈登·麥克米倫,在推特工作的同時受雇于英國陸軍第77旅。這支部隊成立于2015年,負責心理戰等非致命戰爭。據《連線》雜志描述,該部隊的慣用手法是使用社交媒體控制敘事,傳播對英國政府友好的內容。

中國互聯網巨頭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同樣未能幸免。TikTok是近幾年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社交平臺。根據《路透研究所2021 年數字新聞報告》,全球18-24歲之間的年輕人中有9%在過去一周通過TikTok獲取新聞,而該年齡段中有31%的人在此期間使用過該應用(因此也多多少少被動接受了新聞資訊)。TikTok擁有十分忠誠的用戶群體——數千萬美國用戶平均每天要花68分鐘刷TikTok。

美國政府很清楚TikTok是時下最受青少年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掌握TikTok就是掌握年輕人的脈搏,因此處心積慮想要將其據為己有。字節跳動曾在特朗普政府的威逼下,先后與微軟、甲骨文和沃爾瑪達成出售TikTok的協議。拜登上臺后,美國叫停了收購案,但并沒有放棄對TikTok的控制,美國政府從收購策略轉變為收編策略。

從2020年開始,美國政府開始在TikTok的內容審核部門安插“自己人”,例如TikTok北美區域內容政策負責人亞歷山大·科貝爾。此人在TikTok任職的同時還擔任著北約附隨組織——北約加拿大協會的副主席。科貝爾此前還曾在美國國務院資助的智庫安全開發基金會(SecDev Foundation)擔任研究員,方向是研究中東局勢以及北約在敘利亞內戰中應當扮演的角色。

TikTok北美區域內容政策負責人亞歷山大·科貝爾在TikTok任職期間同時擔任北約加拿大協會的副主席(Nato Association of Canada)

此外,TikTok的產品政策經理格雷格·安德森曾在北約負責心理戰工作(被揭發之后他在領英主頁移除了這條描述),TikTok全球產品政策經理艾斯·科恰克、負責TikTok信任和安全政策的福爾德·科普蘭等人都有在北約工作的經歷。

TikTok的產品政策經理格雷格·安德森此前曾在北約負責心理戰(LinkedIn)

TikTok信任與安全部門的威脅分析師博·帕特森曾在中情局、美國國務院和美國陸軍擔任了6年的情報官員。同樣,在TikTok信任與安全部門的維多利亞·麥卡洛,此人曾在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白宮任職,以及曾在美國國務院擔任要職的克里斯蒂安·卡多納等等。

這些被TikTok雇傭北約和美國情報官員和Meta的情況類似,幾乎都是在TikTok的信任、安全和內容審核等政治敏感的部門工作,而非市場、銷售或客服等其他普通部門。在他們的指導下,TikTok目前已經移除了約32萬個親俄賬號、刪除了約41000個不利于烏克蘭的視頻。

五、里應外合,沆瀣一氣

這些被移除的親俄賬號是不是俄羅斯雇傭的我們無從驗證,但是美國國防部倒是真的養著一大批職業網軍。

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發布的一份歷時兩年的調查報告,五角大樓在過去十年間創立了一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秘密軍隊,該部隊長期從事的惡意行動和美國政府經常無端指控中俄等國做的事別無二致。

美國《新聞周刊》報告:揭秘五角大樓的秘密軍隊(Newsweek)

報告披露,至少有60000人屬于這支秘密部隊,涉及130家私營公司和10多個鮮為人知的政府部門。他們以虛假的身份在美國境內外低調執行軍事或情報任務,在現實生活中或網絡世界里做著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而且完全不受國會和公眾監督。

這支秘密部隊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群體就是“網絡戰士”。這些人掌握尖端技術,使用各種手段隱藏以及偽造身份,搜索高價值目標以獲取網絡情報,參與影響乃至操縱社交媒體的活動。有數百名這樣的網絡戰士供職于美國國家。在過去的五年里,美國幾乎所有的軍事、情報或特種作戰單位都建立了網絡作戰小組。

其實早在2011年,英國《衛報》就曾報道過這支規模龐大的美國網絡部隊。他們的日常工作是通過使用虛假在線身份影響網絡輿論,散播親美政治宣傳,從而秘密操縱社交媒體媒體平臺。

其實經常逛西方社交媒體的人都應該對美國網軍不陌生。我昨天隨便上網,正好留意到推特和Youtube上出現了很多三無賬號重復發布一段時間地點不明的軍車運送視頻,配文全都是所謂的“中國(大陸)正在靠近臺灣(地區)的兩個城市調動軍事力量”。這顯然是機器人賬號在刻意炒作中國威脅。

機器人賬號炒作中國大陸“在靠近臺灣的兩個城市調動軍事力量”(Instagram)

這些美國網軍不用擔心自己的賬號會被社交平臺大批移除,因為負責平臺審核的就是他們的“戰友”。他們有著共同的使命,當然會“精誠團結”“一致對外”。[注1]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調查記者卡爾·伯恩斯坦發布報告,揭發中情局已經滲透進了美國各大媒體的編輯部,在其中安插了數百名偽裝成記者的特工。他在著作《中央情報局與媒體》中詳細描述了美國情報機構如何通過各種隱蔽和骯臟的手段控制媒體、炮制假新聞以及影響公眾輿論。

當年中情局還需要對國會撒謊,隱瞞公眾偷偷潛伏進媒體,因為他們害怕一旦公開就會引起美國老百姓的抵制。然而近幾十年來,中情局和美國其他情報機構通過電視劇、好萊塢電影和媒體報道的粉飾,在美國公眾的心中逐漸樹立起一個光輝正義的形象。結果就是,現如今在中情局工作過幾十年的高級官員可以大搖大擺地進入新聞媒體和影響力更大的社交媒體負責言論審核,甚至還會在網上公開夸耀自己的特務經歷,但幾乎沒有引起任何輿論波瀾。

調查記者尼古拉斯·舒的著作《恐嚇:CIA如何操縱媒體和哄騙好萊塢》

美國社交媒體為什么要雇傭這么多職業情報人員負責審核工作?部分原因是基于企業自身的經濟考量。在中情局工作了27年的伊麗莎白·默里介紹道,國安和情報人員接受了廣泛的專業訓練,而且很多人擁有高級別的安全許可。私營企業與其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重新申請許可,不如直接雇傭已經獲得了許可的個人。就像國防承包商等涉及國家機密的公司通常會雇傭前任和現任官員一樣。

社交媒體這么做更主要的原因是為了向政府表忠心。例如前文提到,拜登政府以撤回收購案換取TikTok雇傭大批北約官員和美國情報官員;2018年臉書因用戶信息泄露和假新聞泛濫等丑聞,面臨美國政府的巨大壓力,扎克伯格本人也被帶到國會接受質詢。幾周后,臉書就宣布了與北約智囊——大西洋理事會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如果這些社交平臺不照做,美國政府有很多辦法讓他們難過。

從美國政府的角度來說,將情報、國安或軍政官員派駐進社交媒體是一種兩全其美的安排。這些敏感部門出身的人通常對政府的忠誠度極高,思想上和華盛頓高度一致,愿意不擇手段捍衛美國國家利益(參見前中情局局長蓬佩奧的名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我們還有一門課程專門來教這些。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讓他們去各大網絡平臺負責審核工作可以有效影響和控制國內外的公眾輿論和信息傳播,達到推進美國敘事的目標。

與此同時,因為審核工作的直接執行者是進入私企工作的(前)政府官員,而不是任何一個具體的美國政府部門,所以整個過程無需接受正常民主機制的監督和言論自由相關的司法審查。當其他國家指責美國網絡霸權的時候,美國政府也可以矢口否認,將責任推給私營社交媒體公司。

六、美國社交媒體審核機制對中國的啟示

首先,有賴于“網絡長城”的存在,目前絕大部分中國網民不會使用外國公司運營的社交媒體,因此中國人無需擔心自己的言論會接受美國情報人員的管制,抑或個人信息會被平臺隨意送交給美國政府。我們應當排除干擾、挺住壓力,繼續捍衛我國的網絡主權,避免像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樣淪為美國的“網絡殖民地”。

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由于很多美國社交平臺的審核者是受過多年培訓的情報界精英,再加上他們進入互聯網巨頭后領著優渥的薪水,因此他們的審核工作具有高度隱蔽化、精細化、專業化的特點,在最大限度上確保了言論管制的結果切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相比之下中國社交平臺的審核則較為粗獷,審核員大多是由互聯網企業直接從社會聘用,專業素養和政治忠誠度參差不齊,審核工作往往只是針對特定關鍵詞一封了之。部分平臺甚至會為了維護企業和資本的利益濫用刪帖和封號的權力打壓用戶。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適當向美國學習,提高對審核工作的重視,系統性地向社交平臺企業派駐政治可靠的情報、國安和軍事人員參與對網絡信息的審核和管理。

最后,針對美國社交平臺對所謂“親中賬號”長期的迫害和清洗,我們也應當對中國社會平臺上的西方政府賬號和親西方的內容進行對等制裁。例如2021年初,推特無限期禁言了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官方賬號,直到現在都沒有解禁。原因竟是我使館于1月7日發布的一條推文反駁了西方對新疆的造謠抹黑。而就在8月24日,加拿大大使館官方賬號在發布的一條支持烏克蘭的宣傳視頻中出現“港獨”標語。我們的社交媒體也理應按照中國法律法規對其賬號作出禁言或封號的處罰。

加拿大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布的宣傳片中出現了“港獨”旗幟(weibo.com)

注釋:

[1] https://www.mintpressnews.com/meet-ex-cia-agents-deciding-facebook-content-policy/281307/

[2] https://www.mintpressnews.com/nato-tiktok-pipeline-why-tiktok-employing-national-security-agents/280336/

[3] https://nypost.com/2022/12/22/facebook-twitter-stocked-with-ex-fbi-cia-officials/

[4] https://twitter.com/NameRedacted247/status/1687358111235932161

[5] https://www.newsweek.com/exclusive-inside-militarys-secret-undercover-army-1591881

[6]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1/mar/17/us-spy-operation-social-networks

[7] https://www.wired.co.uk/article/uk-disinformation-twitter-facebook

[8] https://www.mintpressnews.com/meet-nicaraguans-facebook-falsely-branded-bots-censored-days-elections/278835/

[9]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Cw3WhKdODo8/?igshid=MzRlODBiNWFlZA==

注1:有趣的是去年8月,格拉菲卡和斯坦福大學裝模作樣地發布了一項報告,號稱清除了一項「促進美國影響力」的行動。我翻閱報告正文發現他們研究了針對中亞、伊朗、阿富汗和中東四個地區以及跨度近兩年的平臺活動后竟然總共只發現了不到150個來自推特、臉書和Instagram的美國水軍賬號。相比這些平臺對親中、親俄賬號的清洗力度,這頂多算是「罰酒三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b3q24.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三片 | 又色又爽又高潮免费视频观看酒店 |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黄色毛片 | av在线中文| 在线天堂6| 亚洲久草在线 | 久久久久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欧美一级黄色毛片 | 自拍三级 | 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8848dvd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不 | 特级毛片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精品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久 |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一级片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www | 拍拍拍产国影院在线观看 | av福利在线 | 天堂欧美城网站地址 | 欧美一级片免费观看 | 久久伊人亚洲 | 毛片免费网址 |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 婷婷综合一区 | www黄色在线观看 | 日韩在线电影 | xxxx精品 | 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 色婷婷av一区 | 六月天色婷婷 | 国产a区|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蜜臀 | 狠狠干狠狠干狠狠干 | 91久久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