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恩德培行動,以色列怎么不報復德國
【軍武次位面】 作者:風林火山
空中劫機是當今國際經常采用的一種手段。每次劫機都會釀成一次危機,世界各國與劫機進行了堅決的斗爭,有的取得成功,有的則因種種原因未能避免慘劇的發生。在現代反劫機作戰中,1976年以色列突擊隊千里奔襲烏干達恩德培機場,解救遭劫法航班機一役,則被視為反劫機作戰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一幕。
1976年6月27日,一架法國航空公司的A300客機從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起飛,經希臘雅典機場轉停后飛往法國巴黎。當飛至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空時,這架A300客機被4名劫持。被劫持的飛機先是降落到利比亞的班加西機場,加油后又飛至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機場,機上又增加了6名。6月29日,劫機犯發表聲明,要求釋放關押在以色列、徳國、肯尼亞、瑞士和法國的53名在押犯,并要求在7月1日14時前作出答復,否則將炸機。6月30日下午和7月1日,劫機犯分兩次釋放了148名非猶太人乘客,將另外94名猶太人和機組人員扣作人質,關押在機場的舊候機樓。
▲B方案直線距離超過4000公里
為了救出人質,以政府同時擬定了兩套方案:一套是運用外交手段和平解決的A案;一套是利用軍事手段解決的B案。7月1日早晨,在人質家屬的要求下,以政府表示同意釋放在押犯。劫機犯得到答復后,把最后期限主動推遲了72小時。這一決定為以色列實施B案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以色列政府任命空降部隊司令謝姆龍準將為營救部隊指揮官,并命令他立即組建營救突擊隊。與此同時,以色列的情報機器全速運轉起來,很快搞來了關押人質的舊候機樓圖紙、人質的分布和看押情況等情報。以這些情報為基礎,謝姆龍準將很快擬定了幾套以傘降、直升機機降和運輸機降方式營救人質的方案。經過研究論證后,確定采用運輸機機降方式實施營救作戰。
具體方案是:用4架架C-130運輸機執行運送任務,8架F-4戰斗機執行途中護航任務,1架KC-130加油機為戰斗機進行途中加油,1架C-130飛機執行無線電通信中繼任務。另派2架波音707飛機擔負空中指揮和搶救傷員的任務。營救人質計劃被命名為“雷電”,擔負營救任務的280名突擊隊員被分成5個組。7月3日下午,以內閣通過了營救人質議案。此時,擔負空中指揮的波音707載著以色列國防軍副總參謀長阿達姆中將和空軍司令佩雷德少將已飛至烏干達邊境上空,另一架負責搶救傷員的波音707則秘密轉場到烏干達鄰國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機場。
▲參與行動的以色列特種部隊
7月3日午夜時分,1架載著以色列突擊隊員的C-130從天而降,在恩德培機場成功著陸。飛機剛一停穩,臉上涂著黑色迷彩的突擊隊員乘車沖下跑道,僅3分鐘就將關押人質的候機樓圍住。緊接著,另3架C-130運輸機也順利著陸。營救部隊部署完畢后,立即發起攻擊。經過一陣激烈槍戰,7名劫機犯被擊斃,另外3名見勢不好,丟下人質逃之夭夭。營救部隊立即組織人質撤離。在撤離過程中,突擊隊與烏干達士兵發生槍戰,有40名烏干達官兵被打死打傷。為了防止烏空軍追擊,突擊隊員炸毀了機場上停放的10架米格戰斗機。
▲行動小組還攜帶一輛奔馳汽車用以冒充烏干達總統阿明的座駕
▲恩德培行動指揮官就是當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哥哥
100分鐘后,載著突擊隊員和被救人質的飛機陸續駛向空中,經肯尼亞內羅畢機場加油后,安全返回以色列特拉維夫機場。這次行動,共救出90名人質,3名人質在槍戰中死亡,1人失蹤。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