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幸存者彭竹英老人的口述證言,經過技術人員五年的努力,成功通過人機交互三維立體問答模式展現。自此,參觀者可以經由“永恒的證言”人機交互系統,與彭竹英老人“面對面”,通過對話重新喚醒歷史真相。
“愿世界永遠和平,沒有戰爭?!迸碇裼⒂?929年7月出生,是侵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幸存者,也是侵華日軍細菌戰的受害者。儀式當天,彭竹英通過視頻講述了自己的慘痛經歷,表達對和平的祈愿。
參與“永恒的證言”項目的美國“慰安婦”正義聯盟聯合主席郭麗蓮告訴記者,日軍“慰安婦”制度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初因受害幸存者的勇敢揭露而逐漸浮出水面。
“這段慘痛的歷史不僅在日本被塵封,在美國和部分亞洲國家的教科書中也長期缺位。通過科技手段,彭奶奶的證言可以永遠地保存下來,用親身經歷告訴更多后輩這段慘痛歷史。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有責任傳承歷史真相。”郭麗蓮說。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表示,挖掘和記錄歷史真相是為了不重蹈歷史覆轍?!坝篮愕淖C言”項目通過科技手段讓觀眾對“慰安婦”制度的加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時,“慰安婦”雕像國際聲援行動正在世界各國廣泛開展。
當天,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獲贈“慰安婦”主題雕像。該雕像由中國、韓國、菲律賓三位少女像以及一座“慰安婦”老人像組成,名為“‘慰安婦’力量之柱”。其原型來自2017年9月22日設立于美國舊金山圣瑪麗廣場上的“慰安婦”主題雕像,以1:3的比例復刻而成。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認為,新贈雕像再一次確立和固化了歷史史實,呼吁全世界的人們不忘歷史、珍愛和平,同時有力呼應“慰安婦”雕像國際聲援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