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鈞毅告訴記者,剛來大陸時,這里大多還是白心火龍果。而那時臺灣已經開始改良紅心火龍果,于是他將紅心火龍果的種苗帶來福建培育。
曾鈞毅發現廈門的土壤和臺灣的土壤有一定差別,他還利用自己的經驗技術,幫助村民改良土壤。“我們先用臺灣的一些有機肥,將土壤慢慢改良。”他介紹,當地農民后來也開始使用有機肥提升土壤的質量。
曾鈞毅始終走在探索火龍果品種改良的道路上。他說,現在市場上火龍果的價格并不高,大約在兩三元(人民幣,下同)一斤,于是他們又改良另外一個品種——燕窩果。“它的價值比紅心果多了二三十倍,一個果可以賣到三四十塊錢,一斤可以賣到六七十元。”
經過多年的悉心經營,曾鈞毅的火龍果生意越做越好。不僅如此,他還與社區攜手,成立了富美大宅火龍果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戶入社,助推火龍果產業不斷壯大。如今,大宅社區幾乎每戶居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戶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
在大陸發展火龍果事業的同時,曾鈞毅也見證了大陸的飛速發展,和鄉村的巨大變化。“那時候跟現在的場景差別蠻大的,現在你走到哪里都很干凈、漂亮。”他說,大陸有非常多的機遇,對臺灣人而言,大陸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和挑戰。
他還計劃打造三產融合的火龍果全產業鏈,涵蓋種植、農產品深加工、休閑旅游和電子商務等領域,以期創造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如今,曾鈞毅的事業不僅在翔安大宅社區深入拓展,他的火龍果種植已經擴展到甘肅、河南、貴州、廣西、廣東和海南等地。他期待,火龍果能助力當地村民致富增收,生活“紅紅火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