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指導,由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與多家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聯合召開。
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張萬洪指出,商業向善指工商企業在實現商業目標的同時,還要通過其商業活動,在供應鏈體系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中促進正義等價值的實現。當前,工商業與人權議題在國際上廣受關注,本次會議對探索工商業與人權的前沿話題,構建中國自主人權話語和理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聯合國發展權特別報告員蘇里亞·德瓦在視頻致辭中指出,人權盡責已成為工商業與人權領域的通用語言。中國《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明確納入工商業與人權的內容,提出促進全球供應鏈中的負責任商業行為,這是令人引人注目的進展。
開幕式后,華東政法大學數字法治研究院院長馬長山作了主旨演講,講述數字技術帶來的系統性人權問題,并立足中國語境提出數字人權保護策略。在發言環節,10位專家學者圍繞“工商業與人權的最新發展”“數智時代的工商業與人權”等話題分享各自見解。
會議期間發布了《工商業與人權手冊》新書。該書內容涵蓋工商業人權責任的國際國內規范發展脈絡、企業人權責任的實施機制和實踐經驗,以及工商業人權責任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旨在為工商業與人權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參考工具與研學指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