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巡查路途艱難,每次巡檢時,變電檢修員要“整裝前行”,身上鼓鼓囊囊的“百寶袋”里,除了常見的檢修工具、望遠鏡、記錄本等物品以外,還裝有一把專門用來開路的柴刀。
“就像是一場未知的冒險,處處都是陡坡,雜草長得比人還高,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荊棘藤蔓劃傷,必須十分小心躲避這些障礙。柴刀是我們上山的必帶品,既可以用來清除雜草灌木,還能趕走蟲蛇。”臺州暢行軌道工班長王訓回憶起第一次巡外線時的場景時說道。通往沙角變外線的方向有一條蜿蜒的小路,而這條路正是王訓和大家用柴刀一下下開辟出來的。
行走在大山深處,穿梭在林間小道上,變電檢修員巡檢成員一邊沿著電力線路延伸的方向開展精巡工作,一邊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對完成檢查的各項信息進行標注,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詳細記錄。
“3座外線變電所一共包含6條供電線路、273個電纜井、87根桿塔,每到一處,我們就要檢查桿塔支撐是否牢固、查看電纜連接有無異常發熱等情況?!蓖跤柦榻B,由于巡視要點多,每次作業之前,隊員要按照巡檢方案細化任務分工,認真梳理作業注意事項與應急預防措施。在作業過程中,王訓還必須承擔起提醒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時刻提醒大家做到“一桿一查、一線一測,一井一看”,確保巡線工作無死角、發現問題全部閉環。
天氣漸涼,浙江臺州進入了秋雨時節。受到天氣影響,變電檢修員更忙了,變電檢修隊全天候待命,做好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抵達現場的準備。
如果把城市軌道交通比喻成“人的身體”,那么供電系統就如同“心臟”,為列車、照明、空調、通信等設備設施供給源源不斷的能源。而同王訓一樣,無數的變電檢修隊員,值守在凌晨的變電所里,堅守在深夜的軌道上,扛起軌道安全的責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