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綠色是之江大地最動人的底色,其也成為杭州亞運會首要辦賽理念。
力爭實現“碳中和”的杭州亞運會,如何“將綠色進行到底”?
與歷屆亞運會不同,杭州亞運會開幕式首次使用廢碳再生的綠色甲醇作為主火炬塔燃料,向世界傳遞“綠色亞運”的決心。甲醇是全球公認的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其由焦爐氣中的氫氣與工業尾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實現了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
“綠色亞運,就是要把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亞運會籌辦的全過程和各環節。”杭州亞組委環境保障部副部長孟祥勝近日受訪時說,杭州亞運會要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杭州亞運會綠色行動方案》明確深入實施綠色場館建設、綠色能源供應、綠色環境提升等八個方面專項行動,爭取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目標。
其實,各個亞運場館規劃之初,就已掀起“綠色風暴”。
“在場館規劃過程中,我們倡導‘杭州為主,全省協同’的原則。54個亞運競賽場館中,僅有12個為新建,其余均為改建或臨建,31個訓練場館全部利用現有或已規劃的場館作適當改造。”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部長邱佩璜近日公開說。
譬如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原來是一座廢棄礦山,如今蝶變為“巖壁芭蕾”的舞臺,“變廢為寶”帶動城市環境整體提升;沿著錢塘江,可達富陽銀湖體育中心、富陽水上運動中心、淳安界首體育中心等場館,上述場館均與富春山水、千島湖景色融為一體。
隨著“綠色細胞”不斷被激活,亞運場館節能減碳顯成效。據邱佩璜介紹,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游泳館、臨安文體會展中心應用導光管無電照明系統作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節能可達30%;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屋頂的雨水收集系統用作場館中庭、水系及噴泉、灌溉,每月可節水35%,平均每天節水約1000噸。
為了盡可能節能,杭州亞運會首次實現了全部場館綠電供應。“綠電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碳排放量為零或趨于零、對環境影響較低的電力,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所發的電。”據孟祥勝介紹,“我們通過綠電交易,將新疆、青海的光伏電和內蒙古的風電,通過特高壓電網輸送到浙江,大家形象地稱其為絲綢之路的‘光’點亮杭州亞運會的‘燈’。”
見微知著,睹始知終。亞運場館還優先使用綠色建材,對建筑垃圾進行綠色處理。比如寧波亞帆中心將陸域爆破工程產生的760000立方米石料用于海域防波堤建設;黃龍體育中心改造過程中,將建筑垃圾破碎并自動分類,以作為建筑原料。
綠色亞運是一種理念、一個承諾,也是人人參與的一場綠色行動。眼下,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已成為浙江“新風尚”。
杭州亞運會籌辦以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亞運會綠色行動,參與人次已超過2億。其中,“人人1千克、助力亞運碳中和”活動參與人次破億,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