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杭州市西湖區紅十字會和區衛健局聯合舉辦了一次造血干細胞入庫宣傳活動。吳紫航作為工作人員給每一位想入庫的志愿者抽取入庫血樣。
他一邊熟練地給志愿者采集血樣,一邊聽著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科普,自己也萌生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念頭。
那天來獻血和入庫的人很多,大廳里人聲鼎沸,誰也沒料到這個來采樣的年輕醫生,在心里默默地做了一個決定。快到飯點的時候,人群漸漸散去,吳紫航拿了兩根試管找到另一位負責抽血的同事,“你幫我抽兩管血吧,我也想加入中華骨髓庫。”
今年8月7日,吳紫航接到了來自紅十字會的電話,“吳醫生,你入庫血樣的HLA數據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了,你愿意捐獻嗎?”
“我愿意。”吳紫航驚喜萬分。得知高分辨檢測和體檢環節,他還特意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清淡飲食,“既然匹配上,我就得努力爭取捐獻的機會,確保一次性通過,不讓患者失望。我是個醫生,不想看到病人痛苦。”
8月16日,體檢順利通過。那天晚上回家,他才把要捐獻的事情告訴了媽媽。“我每天在窗口工作,每次看到癌癥病人拖著虛弱的病體來治療,心里總是很難受,捐造血干細胞能救人,我想去救。”兒子這句話,讓吳媽媽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檢驗科窗口的工作每天都很忙碌,抽血、化驗……想到捐獻要請15天假,吳紫航有些犯難。其領導的一句話讓他安了心,“治病救人是醫生的使命,放心去吧。”
9月22日,吳紫航住進采集醫院,開始每天注射兩針動員劑,需要連續打9針。
當被問到動員劑帶來的腰酸類似感冒的癥狀時,吳紫航笑著擺擺手,“反正不影響我這幾天躺病床上看亞運會比賽。”
26日采集當天,歷時5小時,吳紫航成功采集造血干細胞混懸液248ml,這袋“生命的種子”被即刻送出,為一名血液病患者帶去新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