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開幕式上展現的科技元素,日本《經濟新聞》23日報道,亞運會的安保人員將佩戴中國科技公司Rokid自主研發的AR智能眼鏡。通過AR眼鏡,佩戴者可以直接通過訪問物聯網數據進行實時通訊,大大提升了人員核查的速度和準確率。
該媒體稱,此外,亞運會的地下供電設施中部署了機器狗,這能最大限度降低用電風險并提高工作效率。
“人文亞運”彰顯文化自信
關于“智慧亞運”、“人文亞運”的獨特魅力,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也發布《亞運會側記》文章,以記者第一視角的方式介紹了媒體中心采用的數碼高科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和江南風情。
記者寫道,“走出主新聞中心,處處可見國畫、青瓷、茶藝和扇藝等具有中國特色、江南韻味的文化元素,有數碼科技與生活體驗館,甚至有中醫藥文化體驗館,除了現場展示的中醫藥典籍和標本外,還可預約中醫推拿等服務。”
新加坡“8世界”22日也稱,很多運動員高度評價亞運村的各項安排,對住宿和膳食安排贊譽有加。
來自韓國“TV朝鮮”電視臺的一名記者,更是在社交平臺上因為分享亞運村的美食而“出圈”。
在他的分享中,蟹粉小籠包、炸春卷、廣式燒鴨等中餐令人垂涎欲滴。19日,該記者曬出亞運村的美食,并配文稱,“講真,媒體餐廳的飯真好吃。出差減肥看來要失敗。光是我喜歡的鴨肉就有三種,晚上吃啥呢?”
各類項目云集看點十足
本屆亞運會的一個重要看點,是多個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非奧項目。歐洲新聞網報道稱,“隨著亞運會大型賽事拉開帷幕,人們將欣賞到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包括一些在往屆亞運會上未聽說過的項目。”
美聯社報道稱,一些極具亞洲特色的體育項目包括卡巴迪、藤球、武術和克柔術等,將出現在杭州亞運會賽場上。同時,包括橋牌、象棋等在內的“智力運動”也是本屆亞運會的一大特色。
另外,中國運動員首日的表現也贏得外媒廣泛贊譽。美聯社24日報道稱,過去40年來,中國運動員一直在亞運會中表現優異,在2023年的亞運會中,他們亦是如此。當天,東道主中國隊迎來開門紅,狂攬20金,并在隨后的游泳比賽中大獲全勝,打破多項紀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