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十分重視與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和對話。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國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開放包容,善于學習和接納世界其他文明,同時將自身優秀文化傳播至世界各地。

  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形成的互尊、互信、互賞、互鑒的人權理念,對當今中國及其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正是在充分吸收這些傳統智慧,以及遵循國際人權發展的普遍規則基礎上,中國結合本國實際,不斷推動本國和國際人權事業發展,取得了矚目成就。

2023年7月,在良渚與世界——“良渚古城·雅典衛城”中希文明對話活動期間,多名來自希臘的嘉賓參訪浙江杭州良渚老虎嶺遺址,感受五千年前的中華文明。王剛 攝

  中國傳統文化中含有豐富的文明互鑒的智慧,這些傳統智慧為當今中國人權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是中華文明對國際人權事業的獨特貢獻。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文明互鑒的智慧可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和而不同。不同文明可以求同存異,和睦相處,這是貫穿于中國整個文明交流融合歷史過程的文化立場,是中國文化數千年綿延至今而沒有中斷的基因。

  第二,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這句話意為“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而不相違背”。在文化方面,它強調的是文化具有多樣性,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第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在與不同文明的交流中,中國文化尊崇禮尚往來,講究知恩圖報、包容大度。

  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將上述中國文明交流互鑒的傳統總結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這便是文明互鑒的中國智慧。

2022年2月,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異彩紛呈——古代東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藝術”展為觀眾呈現多彩的藝術品。侯宇 攝

  人權是現代人類文明的核心范疇,是捍衛人的價值主體性、探尋人類政治共同體正當性的關鍵所在。與其他文明一樣,人權文明也存在多樣性和多元性。

  中國長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但重視政治權,也把生存權和發展權視為人權事業的重要內容,堅持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基于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傳統和智慧,中國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人權觀,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權理念,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互尊。在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發展過程中,相互尊重是先決條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生存的土壤,是人類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的結晶。國家不分強弱,民族不分大小,不同文明在價值上平等,沒有文明和野蠻、先進和落后、優等和劣等之分,都應得到尊重和珍惜。所謂“各美其美”,就是在肯定和認同自身文化的同時,也要尊重和包容他者的文化,而不對其他國家、民族的文明持片面、狹隘的認知。因此,擯棄傲慢、偏見和任何形式的文化中心主義,是文明互鑒、共同進步的基礎。

  二是互信。由于地理環境、社會發展、語言文字和歷史進程不同,不同文明有各自不同的價值標準。因此,不同文明之間有差異,甚至存在矛盾也是自然之事。文明之間的差異就像生物多樣性一樣,是世界的本色。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體會別人感受,自己不愿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放在文明交往過程中,就是提倡在包容、通達的基礎上,對他者文明持有基本信任和理解,這樣矛盾和沖突可以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

  除了差異,人類文明也有共同的基礎和目的,如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等。互尊互信是不同國家、民族、文明之間交流對話的根本原則,也是國際人權事業發展的基礎。

2022年國際瑜伽日暨中印人文交流系列活動在云南昆明舉辦。劉冉陽 攝

  三是互賞。當今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共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不同文明,就像百花園中不同的花朵,都有其各自的芬芳和美麗。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學會彼此欣賞、相互包容非常重要,不僅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尊重和欣賞別人創造的美,即“美人之美”,如音樂、舞蹈、服飾等藝術形式,最能引起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的心靈共鳴。

  要做到欣賞和理解其他文明,就必須克服“文化中心主義”和“族群中心主義”。除了遵循國際人權普遍原則和規律之外,每個國家因具體情況不同,在建設人權文明時的具體做法也不盡相同。理解人權文明的多樣性,肯定和欣賞各國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對人權事業發展作出的貢獻,顯得至關重要。

  四是互鑒。互鑒就是通過人權文明的相互理解達至相互合作和共同發展。當下,很多全球問題需要通過人類之間合作來化解和應對,如人權問題、全球氣候和環境問題、貧窮問題、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問題等。

  文明互鑒即是美美與共。不同文明都是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值得珍惜和保護,人權文明也是如此。只有相互學習,彼此借鑒,國際人權事業才會不斷向前發展。這與古代文明互鑒是同一道理。例如,沿著古絲綢之路,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文明中的天文、歷法、醫藥、人文等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農耕業、養蠶和陶瓷技術等也由此走向世界。佛教源于印度,傳入中國后形成了藏傳佛教和禪宗,禪宗又傳入韓國和日本。筷子最早在中國使用,后傳至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等地,廣受歡迎。

2019年10月,“世界之美,美美與共——2019‘一帶一路’人文歷史攝影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蘇丹 攝

  人權的概念雖產生于西方,但在古代不同的文明形態中,都包含有豐富的人權思想和理念。由于歷史、傳統、地理、現實等存在差異,世界各國人權事業的發展也千差萬別。吸收成功經驗和做法,避免失敗和困難,相互借鑒,方能共同推進國際人權事業不斷發展。

  文明互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中國基于文明互鑒這一傳統智慧形成的人權觀和人權理念,對于當今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中國正是在充分吸收傳統文化智慧的基礎上,取得了自身人權事業的長足發展,并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完)

  作者簡介:

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蘇發祥

  蘇發祥,中國人權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期刊社社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b3q24.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 51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久久一区 |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 亚洲天堂久久 | 亚洲不卡在线播放 | 精品福利一区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女一次牛 | www.sese91| 性欧美寡妇黑人异族 | 1级av| 三级福利视频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 久精品在线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电影成人 | 亚洲免费一级片 | 成人免费一级片 | 玖玖操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五月婷婷久久久 | 看逼网站 | 天堂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入口 |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中国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 天天操夜夜爽 | 欧美韩日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色婷婷久久99精品 | 偷拍久久久 | 美国av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 | 欧美日韩视频网站 | 欧美 国产 亚洲 卡通 综合 | 亚洲免费影院 | 黄色sss|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