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作為創始成員國的SKA項目進入建設階段以來建成的首臺中頻天線,也是繼2022年底中國科技部聯合SKA天文臺,成功舉辦SKA中頻天線結構實物貢獻協議線上簽署儀式后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中國在SKA核心設備研發中發揮引領和主導作用,為國際大科學工程提供天線研制的“中國方案”,為世界天文領域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總監馬英昌指出,該研究院作為SKA天線結構工作包聯盟的牽頭單位,聯合來自南非、意大利等國家的科研及工業機構,在首臺中頻天線正式吊裝的基礎上,還將共同推進完成SKA天線結構工作包的后續建設任務。
SKA天文臺宣傳部主任威廉·加尼爾(William Garnier)介紹說,作為人類史上建造規模最大的射電望遠鏡,SKA建成后將成為地球上最大、最先進的科學設施,比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陣列靈敏度提高50倍,巡天速度提高1萬倍。他表示,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承建SKA項目首批共64臺中頻天線,這是對該院在復雜無線電系統方面專業知識的認可,也是對他們在望遠鏡設計、建設階段所做工作的認可。“未來一片光明,我們期待繼續合作,共同交付世界上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
中國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SKA中國辦公室)空間科技合作處處長張弛說,當天正式吊裝的這套天線,屬于SKA中頻天線結構實物貢獻任務批量生產前的小型測試驗證陣列的第一套,其研制成功標志著中頻天線結構已基本達到技術就緒和批生產狀態,這為后續中方牽頭64套中頻天線結構任務提供必要技術基礎。未來,國家遙感中心將攜手中國電科及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落實好中頻天線結構履約工作,并進一步融入全球SKA創新網絡,與國際同行攜手推動SKA各項目標實現,為建造 SKA這一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早日取得科學發現不斷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SKA中頻天線結構專家鄭元鵬認為,SKA將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重要機遇,開啟人類探測宇宙的新紀元。它被寄予人類了解宇宙和生命奧秘的使命,將致力于揭示全球各國和人類共同關心的一些基本問題,如探測宇宙、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尋找更多的星系,探尋孕育生命的新搖籃、搜索外星生命等。
據了解,被譽為“地球巨眼”的SKA是人類有史以來在建的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由多國合作、共同出資建設,將建成由約3000面天線組成總接收面積達一平方公里、相當于140個足球場大的陣列,全球數十個國家上百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天文學家及工程師參與項目研發。SKA天文臺總部設在英國,臺址分設于南非和澳大利亞。SKA已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第一階段建設工作,包括建于南非的中頻天線陣列和建于澳大利亞的低頻天線陣列,預計將于2030年建成并正式運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