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周宇文覺墓的墓室(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座墓葬曾被盜擾,目前出土隨葬遺物146件(組),以各類陶俑為主,皆為矮小的半模俑。墓志置于墓室入口東側,志方形素面,正面楷書“周故略陽公宇文覺墓二年十月壬申”,并以朱砂描紅。據志文內容可確定墓主為北周開國君主孝閔帝宇文覺(542年—557年)。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甲騎具裝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周書·孝閔帝紀》記載,宇文覺為宇文泰嫡子,九歲獲封略陽郡公,公元557年即天王位,不久被害駕崩,后被追謚為孝閔皇帝,陵曰靜陵。本次發(fā)掘表明宇文覺于公元558年以“略陽公”身份安葬,該墓即北周靜陵。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趙占銳說,北周宇文覺墓考古發(fā)現意義重大,這是繼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經過考古發(fā)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宇文覺以“略陽公”身份下葬,為北周開國時期政治斗爭提供實物證據,補充了北朝史史料,其位置的確定也為北周其他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線索。(記者楊一苗)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陶罐(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的墓志志石(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持盾武士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跪坐女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的墓志志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武士俑(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載物駱駝(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鎮(zhèn)墓獸(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這是北周宇文覺墓出土的鎮(zhèn)墓獸(資料照片)。新華社發(fā)(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