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網絡安全堅實屏障
標題:共同努力構建網絡安全防線——我國網絡安全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
2023年9月11日至17日,全國范圍內將統一舉辦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主題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網絡安全”。以人民為中心的網絡安全”宣傳周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內容,旨在宣傳網絡安全理念、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推廣網絡安全技能,為共同構筑社會網絡安全防御線營造濃厚的氛圍。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引領下,我國網絡安全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國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網絡安全政策法規,網絡安全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顯著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完善網絡安全頂層設計
2023年6月1日,我國網絡安全法正式施行,迎來了六周年。作為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網絡安全法對個人信息保護、網絡詐騙治理、實施網絡實名制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成為我國網絡空間建設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近年來,我國進一步加快了網絡安全領域的頂層設計。在深入貫徹網絡安全法的基礎上,我國制定并完善了網絡安全相關戰略規劃、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初步確立了網絡安全的基本框架。
我國相繼頒布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并制定了《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政策文件,使得網絡安全工作得以依法進行。我國還發布了300多項網絡安全國家標準,提升了我國網絡安全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我國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網絡安全審查制度和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制度,并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等文件,有效防范和化解供應鏈網絡安全風險。我國還制定并發布了《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提升了國家數據出境安全管理水平。
我國還建立和完善了網絡安全應急工作機制,出臺了《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構建了全國一盤棋”的工作體系,形成了維護網絡安全的強大合力。
融合發展網絡安全教育、技術和產業
網絡信息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速網絡安全學科的建設和人才培養進程。
針對這一問題,2016年,六個部門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意見》,致力于推動網絡安全學科專業和院系的發展,并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機制。在這一指導意見的推動下,我們設立了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并實施了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目前,已有60多所高校設立了網絡安全學院,200多所高校設立了網絡安全本科專業。
為了進一步推進網絡安全領域的發展,中央網信辦與相關部門一起指導武漢市建設了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積極探索網絡安全教育、技術和產業的融合發展新機制和新模式。工信部和北京市共同打造了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重點推動網絡安全產業集聚發展和核心技術突破。全國首個跨省域的國家級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已經在成渝地區建成,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區網絡安全產業創新發展的高地。
我國在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快速的進展,技術能力穩步提升,產業體系迅速發展,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良性生態正在加速形成。
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也在持續增強。如今,互聯網已經連接了億萬人民群眾,成為連接黨心民心的紐帶。為了解決一些違法違規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自2019年起共同開展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專項治理,有力地制止了違法犯罪行為。
針對非法利用攝像頭偷窺個人隱私畫面和交易隱私視頻等侵害公民個人隱私的行為,有關部門自2021年5月開始進行了集中治理工作,督促各類平臺處置相關違規有害信息和下架違規產品,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網絡安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為了提升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從2014年開始,國家連續舉辦了九屆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展了網絡安全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等各種活動。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推動了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的提高。
如今,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網絡安全的共治共建正逐漸進入佳境。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自覺成為網絡安全的守護者,共同努力構筑起網絡安全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