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新任駐華代表馬丁·泰勒(世衛組織駐華代表處供圖)
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巨大發展
中國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均預期壽命僅35歲的情況,到如今預期壽命提高至78.2歲;從過去小病靠扛,大病靠天”的境況,到建成世界最大的醫療保障網,中國的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馬丁·泰勒表示,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巨大發展。他在20年前的中國訪問中發現,一些農村地區的人們缺乏醫療保障,甚至存在因病致貧的情況。此次回到中國再次訪問一些欠發達地區時,他發現當地的醫療可及性已經大幅改善,醫療保險補償水平也不斷提高。
馬丁·泰勒在全球衛生和發展領域有著20多年的經驗,曾在中國生活和工作8年,對中國有深入了解。他最近訪問的廣西等地時,親眼目睹了一些農村老人在鄉鎮衛生院進行高血壓和糖尿病篩查,并直接在村衛生室得到治療。馬丁·泰勒對中國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中以人為本的綜合保健試點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為,初級衛生保健是構建韌性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
據介紹,世衛組織和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目前在浙江、廣西和山西等地開展以人為本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試點。馬丁·泰勒表示,世衛組織將繼續與中國政府及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支持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并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目標。
早期投資人口健康將帶來更大的收益”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9歲,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將比2015年降低30%,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務能力將大幅提升。馬丁·泰勒表示,他非常期待幫助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特別是應對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如吸煙、有害飲酒、不健康飲食和缺乏身體活動等。他還希望繼續加強世衛組織與中國在結核病、肝炎和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方面的合作,并支持加強衛生服務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和衛生應急體系的建設。
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在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中,面臨著多個新挑戰。氣候變化、人口老齡化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都給衛生健康事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馬丁·泰勒認為,對人口健康的早期投資會得到更大收益。”他建議在人們年輕時加大健康方面的投入,以確保他們在老年時能夠享受更好的健康。衛生健康體系也需要為老齡化做好準備,包括培訓具備照護老年人技能的專業人員,加強慢性疾病篩查,建設老齡友好社區等。
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更加意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馬丁·泰勒指出,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方面,需要強化監測職能,加強公共衛生能力特別是基層能力建設,并更好地實現預防和治療服務的融合。他還強調,面對潛在的下一個傳染病大流行風險,各國之間的協調和信息共享至關重要,同時需要統籌各國科研力量共同開展研究。
馬丁·泰勒表示支持中國在全球衛生領域的更多參與,他稱贊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派出了大量醫療隊員支援其他國家,推動了健康絲綢之路”的建設,并與國際社會攜手抗擊傳染病疫情。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在全球健康事業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馬丁·泰勒希望中國能夠為全球智庫和國際組織提供更多的專業知識,他贊揚中國在非洲的援助行動,并表示中國的醫療技術和經驗可以為鄰國和其他國家提供獨特的幫助。中國在疫苗和藥品等方面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也為世界作出了貢獻。馬丁·泰勒相信,在未來,中國將提供更多、更好的疫苗和藥品。
馬丁·泰勒表示,在他的任期內,將以《中國—世衛組織國家合作戰略(2022-2026)》為指導,期待中國在解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推動實現人人享有健康和福祉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