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05年8月15日,“兩山”理念在安吉余村被提出。
彼時的余村,在開礦成為當地首富村后,選擇關停礦山和水泥廠,變“靠山吃山”為“養山富山”,走上生態發展道路。
十八年來,“兩山”理念不僅改變了一個山村的命運,也深刻影響著中國的發展道路。
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榮獲聯合國最高環境獎“地球衛士獎”,安吉農民代表走向領獎臺。2021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4屆大會上,安吉余村也獲評首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
今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將“兩山”理念的誕生日上升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定紀念日。解振華說,這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文明意識。
在他看來,湖州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和重要踐行地,可以深入研究概括“兩山”理念的重要科學內涵,持續深化“兩山”理念指導湖州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積累更好的實踐和更多的經驗。
與會人員翻閱“兩山”理念相關的理論作品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八八戰略”“千萬工程”“兩山”理念·中國式現代化。今年是浙江“八八戰略”“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八八戰略”“千萬工程”一脈相承,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南。
湖州師范學院黨委書記金佩華認為,“兩山”理念為核心的生態文明思想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有益探索、有力創新和有效超越,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方案”“中國實踐”正逐步被國際社會傳播和借鑒。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青松表示,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核心在于價值轉化機制,要將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發展方式,轉向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不同地區應該根據各地的地域情況和地區特色,選擇最佳的價值轉化路徑。”劉青松說,基于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的形勢,他總結提煉了五種典型模式:一是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的制度引領型;二是以綠色發展為核心的綠色驅動型;三是以守護綠水青山為核心的生態友好型;四是以提升生態資產為核心的生態惠益型;五是以特色文化為基礎的文化延伸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