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解放軍報記者 李建文 通訊員 魯泰來 徐夢玥
“去年,我們有6名戰士成長為業務骨干,以往骨干隊伍力量不足、青黃不接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日前,記者赴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采訪,正趕上該基地機關干部林世全與掛鉤幫建的某雷達站支部班子成員展開座談。細數雷達站發生的喜人變化,該站指導員劉玉龍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人員調整和任務變化后,少數官兵思想上產生了波動,加之站點高度分散、訓練節奏較快等因素,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面臨不少難題。”談及去年第一次到雷達站調研時的情景,林世全記憶猶新。
“基地指定林世全所在的機關處室幫帶這個雷達站,但遇到跨領域、跨部門的棘手問題,便容易出現‘腸梗阻’。”該基地領導告訴記者,林世全遇到的情況,在基地并非個例。隨著基層抓建工作深入推進,“單打獨斗”式的抓建模式,越來越難以解決抓建基層過程中遇到的新難題。
為此,該基地探索實施“領域抓建”模式,細化梳理24個抓建領域并制訂相應抓建措施及職責清單。政治工作領域抓建負責人郜文豪給記者展示了一張抓建清單,任務目標、責任人、完成時限等內容清晰明了,為基層單位量身定制的幫建舉措一目了然。
“爭上游、拿第一的動力不足,說到底是從政、謀事、創業的‘總開關’出了問題。”在深入該基地多個雷達站走訪調研后,郜文豪牽頭召開專題研討會,將調研發現的動散條件下教育難開展等問題擺上桌面,逐條進行剖析研究、查找根源、提出對策,并依據職責清單,明確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
“我們可以充分發揮線上教育優勢,以云端課堂打破空間壁壘,確保教育時時‘在線’。”會上,該基地宣傳處干事郭宏業提出的思路對策,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郜文豪告訴記者,明確抓建方向后,他們根據各處室職責進行細化分工,將幫建責任壓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通過進班排座談、跟戰位值班等方式,將抓建工作落到實處。
領域抓建管總,處室緊密協作。他們在“軟件”和“硬件”上雙向發力,針對某旅基層單位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該基地信息保障處協助該旅解決“帶寬不足”的問題,搭建功能齊全的線上教育平臺,并更新網絡設備確保平臺運行順暢。軟硬件建設落實后,該旅所屬基層單位官兵順利用上了云端課堂。
與此同時,該基地宣傳部門借助網絡教育平臺,摸清官兵“活思想”,指導該旅區分任務特點、區域差異,為各站點量身定制教育計劃,形成“一站一案”個性化幫建措施。
隨著一項項幫建措施逐步落實,該旅各基層單位廣泛開展“同講強軍故事,共邁強軍步伐”故事會等活動,在官兵中掀起“比學趕幫超”熱潮。
劉玉龍告訴記者,在前不久組織的雙爭評比中,他所在的雷達站量化成績走在全旅前列。該旅組織科干事王家平到該雷達站調研后感到:基層正規化建設水平提升了、自建能力更強了。
“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前期基地組織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劉玉龍告訴記者,該基地機關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單位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短板,便及時組織新任職和基礎薄弱單位的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顯著提升了基層黨組織抓建能力。
“劃好‘責任田’,理清‘幫帶賬’,才能精準破解基層抓建難題。”該基地領導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計劃推廣12種抓建“樣本”,供其他單位學習借鑒,幫助更多基礎薄弱的基層單位跨入先進行列。(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