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連日來,繼“村BA”之后,被全網圍觀的“村超”讓貴州黔東南州再度成為網紅城市。今年以來,從網紅城市爭相“出圈”,到文旅局長爭相出鏡,城市走紅的“流量密碼”被輿論所聚焦。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右)近期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中新社記者 易海菲 攝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旅游需要網紅現象,但網紅現象不是旅游的全部,城市與其研究別人的“流量密碼”,不如先掌握旅游經濟運行規律,掌握旅游目的地發育的底層邏輯。
今年以來,從被燒烤帶火的山東淄博,到被影視劇帶火的廣東江門、安徽蚌埠,再到被“村BA”“村超”帶火的貴州黔東南,網紅地標、網紅城市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今年,“卷起來的文旅局長”現象也受到關注。
“很多文旅部門的干部出鏡扮俠客、扮仙女推介城市文旅資源,出發點是好的,特別是對于廣大中西部地區來說,是一種推介自身的探索。不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令人眼前一亮,但如果是‘一窩蜂’跟風模仿,就有些過頭了。”
戴斌表示,各地要根據自身特色,創新城市形象的傳播方式。“網友熱議‘文旅局長出圈’,其實我們更希望,人們記住的是一座城市,而不是某個局長。”
戴斌分析,一個好的旅游目的地有其發展的基本邏輯,比如,高品質生活方式,完善的商業接待環境,現代化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等。
“城市要回歸旅游經濟運行的這些底層邏輯,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質、商業接待環境、公共服務水平。如果這些基礎工作跟不上,就算文旅局長把城市夸得像花一樣美,但是游客去了之后很失望,這就變成了‘賣家秀’和‘買家秀’的尷尬。”
戴斌說,旅游目的地培育,要有智慧也要有耐心,要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吻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