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要把玻璃變成想要的形狀,
不僅需要肺活量,還要靠技巧。
祁縣人工吹制玻璃車間。張云 攝人工吹制玻璃哪家強?
山西晉中看“祁縣”!
“中國玻璃器皿之都”山西祁縣。吳遵民 攝石英砂如何變成精美的玻璃產品?
走進“千年古城”祁縣,
探訪玻璃器皿產業的“前世今生”。
祁縣精美的玻璃器皿。向上 攝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十幾道工序,
有些甚至需要幾十道。
人工吹制是玻璃器皿制作過程中
最重要的環節。
祁縣人工吹制玻璃生產車間。張云 攝在人工吹制玻璃的生產車間,
感受就三個字
“熱熱熱”!
最大的熱源就是車間的玻璃熔爐,
熔爐里面的玻璃溶液需要加熱到1500℃,
工人再用吹桿把溶液取出來,
工人取出來溶液之后,
料的多與少就不能再增減,
這需要靠工人的手感和經驗去操作。
山西東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虎正在向記者介紹玻璃器皿生產工藝。向上 攝玻璃坯子進入模具之后,
工人們需要一邊吹一邊轉桿,
才能讓料坯在模具中均勻地受力成型,
這也非常考驗工人的技術。
而一些沒有模具的特殊器型玻璃產品,
還需要依靠老師傅們的手藝。
人工吹制玻璃的生產車間。張云 攝看師傅的絕活兒!
吹一個“天鵝”醒酒器
“天鵝”醒酒器制作工藝展示。張云 攝這可是山西東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技師呂瑜潔
耗時三年才掌握的技術。
與其它常規醒酒器不一樣的是,
異形醒酒器沒有模具。
“沒有模具,還得造型和容量
基本差不多,這就是主要難點。”
有了醒酒器,再來看看高腳杯。
祁縣人工吹制高腳杯。張云 攝祁縣的人工吹制高腳杯
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0%。
這里也是全國最大的
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產出口基地。
人工吹制玻璃高腳杯。吳遵民 攝人工吹制玻璃高腳杯最難的工藝
便是拉挺工藝。
拉挺難就難在對挺的長短、
粗細以及光澤度的把握上。
羅琴琴正在工作。張云 攝山西大華玻璃實業有限公司
拉挺工羅琴琴展示絕活兒!
羅琴琴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一般情況下,
高腳杯杯挺的長短誤差控制在1-2毫米,
粗細誤差控制在0.5毫米左右。
羅琴琴可以把誤差控制在0.2毫米左右。
祁縣精美的玻璃器皿。張云 攝人工吹制最大的優點
就是造型獨特、精致靈動,
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產量較少、
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
當地在發揮人工吹制特色的同時,
加大對自動化機制生產線的投入,
逐步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
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
既保質保量,
還保留自身的特色。
祁縣玻璃器皿生產企業。張云 攝祁縣玻璃憑啥“出圈”?
祁縣,是晉商發源地之一和萬里茶道重要節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吳遵民 攝祁縣,
晉商故里核心區,
一個富有傳奇的地方。
沿著昔日晉商開辟的“萬里茶道”,
玻璃生產工藝很早就在祁縣落地生根。
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到
今天享譽全球的“中國玻璃器皿之都”。
祁縣玻璃器皿。張云 攝祁縣有50多家玻璃器皿生產企業,
約2.5萬名從業人員。
全縣每10人中就有1人
從事和玻璃器皿相關的行業。
這座小城年生產20億件精美玻璃器皿,
產品涵蓋酒具、茶具、咖啡具等
10大系列8000多個品種,
70%的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行銷世界各地的玻璃制品,
不僅工藝復雜,
更保留了人工吹制玻璃的古老環節。
祁縣素有“中國玻璃器皿之都”的美譽。張云 攝玻璃器皿產業集群已成為
當地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如今,
祁縣正在全力推進特色專業鎮建設。
有興趣的小伙伴兒
要不要來祁縣,
體驗一把“吹玻璃”?
文:中新社記者 楊杰英
來源:中國新聞社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