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D:yiduiread)
作者:敏敏 閆梓萌
用毯子從頭蓋到腳,還給已經被遮住的眼睛加了一副太陽鏡……
如果不說,很難想象出這位朋友正在游艇上度假,她的木乃伊式防曬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和調侃,有網友表示“一生愛防曬的中國人,果然沒錯”。
在防曬這件事上,中國人可能就沒輸過,哪怕只外出十分鐘,很多人也是防曬衣、遮陽帽、太陽鏡、防曬手套等配備齊全的。
(圖/小紅書@普通iris)
不過,帶著我們常規防曬操作的朋友們去到一些歐美國家之后發現,當地人幾乎沒有任何防曬裝備,全副武裝的自己成了“異類”。
一些國外的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提問:為什么夏天一到,旅游景點的亞洲人就喜歡在樹蔭下扎堆?
不同的日曬與防曬
我們更注重防曬的“嚴密”程度,其實不無道理。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日曬程度,和歐美大多數國家不同。
以國際常用的計量標準——紫外線指數,來劃分世界上不同區域的日曬強度的話,世界上大多數區域,包括中國,紫外線指數峰值都達到了11+。而加拿大,以及除了南歐個別國家的歐洲地區,紫外線指數峰值則更低,大概在5~10之間。
紫外線指數地圖。(圖/參考資料[2])
這是什么概念呢?
世界衛生組織對不同紫外線指數的定義是:紫外線指數在3~5、6~7、8~10之間時,若在無保護的情況下暴露于陽光中,會有較輕、很大、極高的風險。對于這三種程度的日曬,世界衛生組織給的防護建議是:佩戴太陽鏡、帽子,使用SPF(防曬系數)大于等于15的防曬霜。
對于紫外線指數大于11的地區,其描述則是:暴露于陽光中極其危險。給的防護建議也更多更長:采取所有的保護措施包括佩戴太陽鏡使用防曬霜,用長袖寬松襯衫和褲子保護皮膚,穿戴寬檐帽子,從太陽正午前兩小時到之后三小時間躲避陽光。
這么看,我們總愛裹得嚴嚴實實,做得還挺對。
紫外線指數這一計量單位,雖然比較常見,但也有學者指出,這一單位過于籠統,無法突出更細微的差距。于是,便出現了用色度卡數值衡量紫外線指數的方法:
用色度卡表示的紫外線指數地圖。(圖/參考資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