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下稱“語合中心”)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圖公司”)承辦的“新漢學計劃”海外高級中文翻譯人才培養項目——“中國科幻”主題多語種翻譯研修班日前正式開班。
語合中心副主任靜煒博士,中圖公司總經理助理曹慶寧,《三體》德文版譯者、德國資深漢學家郝慕天,《三體》西文版譯者、西班牙資深漢學家夏海明,北京語言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研修班導師孫新堂,《三體》海外推廣人宋亞娟以及來自13個國家的15名研修班學員出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對外經貿大學等“新漢學計劃”海外高級中文翻譯人才培養項目合作機構代表也出席了開班儀式。
任靜煒在致辭中表示,當前海外高端中文翻譯人才緊缺,對漢學家和高水平譯者的培養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緩。她指出,優秀的翻譯,不僅需要語言能力和翻譯技巧,還需要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等,語合中心將致力于為海外優秀譯者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成長,培養更多優秀翻譯人才,促進中外人文交流。
研修班學員代表,意大利青年漢學家徐天佑表示,對參加2023年“中國科幻”研修班感到十分榮幸,認為中國科幻作品翻譯中存在的挑戰不僅在科技領域,也在文化背景、世界觀與價值觀等多重層面。他表示,期待在研修班期間與同行、前輩和專家們交流,共同尋找更好答案。
當日的嘉賓對談環節上,郝慕天、夏海明、宋亞娟以及中圖公司海外業務中心主編趙大新以《三體》為例,圍繞中國科幻作品的翻譯與海外傳播,青年譯者的培養和成長等問題展開對談,并同研修班學員進行了熱烈交流。
夏海明表示,翻譯工作需要耐心和毅力。當被問及,在過去沒有網絡的時代,翻譯工作如何進行時,郝慕天指出,過去的翻譯過程相對困難,依靠的是紙質書籍和有限的資源。夏海明認為,有時通過慢節奏的研究、準備工作,反而能對譯文有更深入的解讀。他也建議學員在使用數字化翻譯工具的同時,也不能放棄紙質工具書,這對耐心深入的研究翻譯對象很有幫助。
據介紹,“中國科幻”主題多語種翻譯研修班項目基于語合中心與中圖公司自2019年起開展的“新漢學計劃”系列項目合作,首次圍繞中國科幻作品多語種翻譯,開展線下研修,為學員提供與中國科幻作家、國內外科幻作品譯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借助對中國科幻作品翻譯的研討,提升中文翻譯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學和中華文化。參與此次研修的學員來自往年不同主題的“新漢學計劃”高級中文翻譯項目的優秀學員,有些已經成為簽約譯者,承擔中國文化作品翻譯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