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工作積極認真負責,生活作風廉潔自律,卻突然被人惡意舉報,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失望、委屈、焦慮、寒心,工作積極性被嚴重打擊……想必有過類似經歷的黨員干部,大都對此刻骨銘心。
近段時間以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如浙江、遼寧、云南等地就處置誣告陷害行為出臺相關規定,安徽、黑龍江、山東等地發布懲治誣告陷害典型案例……這些都充分釋放了向誣告者亮劍、為清白者撐腰的強烈信號,有利于營造激勵擔當的濃厚氛圍,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信訪舉報是監督黨員干部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隨著相關渠道不斷暢通,一些暗藏的問題線索浮出水面,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將信訪舉報權利異化為實現一己之私的工具,通過無中生有、捕風捉影、制造謠言等手段,借舉報之名行誣告陷害之實。
根據曝光的案例來看,誣告陷害者雖動機不一,但性質惡劣。有的受到領導批評后,心懷不滿,通過寫匿名信的形式栽贓陷害,妄圖把領導搞倒、單位搞亂、同事搞慘;有的嫉妒心作祟,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采取惡意舉報等方式打壓他人,讓事業受損;有的搞惡性競爭,為防止能力出眾者阻礙自身晉升之路,采取誣告等方式削弱對手,伺機上位;有的由于自身不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心存怨恨,故意虛構不實信息打擊報復;還有的為掩蓋自身不可示人的違法違紀行為,采取聲東擊西、嫁禍于人的方式,企圖轉移相關部門的查處視線……
誣告陷害行為危害是嚴重的,影響是極壞的。一通電話、一封書信或者郵件,看似鐵證如山,實則是道聽途說、移花接木、無中生有,經不起推敲和實踐檢驗。這些不實反映,一方面侵害了相關黨員干部的合法權益,讓認真做事、勇于擔當的黨員干部寒心,極大挫傷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會擾亂正常的信訪舉報秩序,增加紀檢監察機關的調查成本,從而影響對真正嚴重違紀問題線索的調查核實,不利于正風反腐工作的有序推進。倘若任由這股歪風邪氣肆意生長,勢必會破壞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
我們常說,敢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這絕不是一句空話。扶正必須祛邪,激濁才能揚清。對有問題的黨員干部我們絕不姑息,但對于踏實做事、敢于擔當的黨員干部決不能讓其背上“黑鍋”,流汗又流淚。
為何誣告陷害之風盛行,想必違法成本低是這類亂象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待惡意誣告陷害這種行為,必須零容忍,旗幟鮮明地打擊,讓其付出應有代價。這就要求紀檢監察等部門加大甄別研判力度,對那些惡意舉報者,一經查實,嚴肅懲處、絕不手軟。只有發現一起,曝光一起,嚴處一起,才能切實形成有效震懾。
同時,要堅持打擊誣告與澄清正名雙管齊下,樹牢組織為黨員干部擔當的鮮明導向。正如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要求的,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時開展澄清正名工作。只有著力構建誣告陷害行為“預防、問責、關愛”的閉環,對受到惡意中傷、誣告誹謗的黨員干部,第一時間澄清正名,最大限度消除負面影響,才能讓他們卸下思想包袱,消除顧慮,繼續輕裝上陣。近期浙江首次綜合運用當面、會議、通報等方式為7名省管干部澄清正名,就為各地作了很好的示范。
當然,讓誣告陷害者沒有市場,還需全社會共同努力。雖然監督權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權利,但必須正確行使、依規依法開展。此外,全社會要樹立起正確的干事創業、選人用人導向。以德才論英雄、以實績用干部,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讓少數不琢磨事、光琢磨人,喜歡造謠生事的人沒有生存空間,這是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應有之義。如此,才能讓干事者有激情有干勁有奔頭,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微信公眾號 作者/葛欣 編輯/金晶 校對/李彤 李曉艷 任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