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印度在俄烏沖突中頂住西方壓力繼續與俄羅斯保持貿易往來,并使用盧比與俄羅斯進行石油貿易,以規避西方制裁。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還嘗試推動盧比國際化,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減輕全球動蕩的沖擊。印度向美元短缺的國家提供盧比作為貿易中的替代貨幣,特別是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埃及等。印度官員透露,這些國家有意通過盧比進行貿易結算。印度中央銀行已經同意18個國家開設盧比特別同業存款賬戶。
東盟成員國也正尋求降低對西方貨幣的依賴,以本幣開展貿易結算。為此,東盟各國部長和央行行長曾討論“本幣結算計劃”,以擴大本幣在貿易中的使用。2022年11月,東盟五個最大經濟體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同意就此展開合作。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呼吁東盟成員國使用當地銀行信用卡,逐步減少使用外國支付系統。他表示,印尼需要盡量避免受到地緣政治動蕩的影響。
美元霸權已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和不確定的主要來源,各國放棄美元作為國際貿易首選貨幣也并不新鮮。為何全球“去美元化”進程突然加速?為何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與美元脫鉤?原因在于俄烏沖突。
美國在政治經濟上的強權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美元,這讓美國在“金融戰爭”中不費一槍一彈,就能取得勝利。在俄烏沖突中,美國及其盟友試圖用同樣的策略施壓俄羅斯,卻在不知不覺中引起了一場“去美元化”的國際浪潮。華盛頓無視主權擔保,凍結了莫斯科高達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并切斷了俄羅斯銀行與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系統(SWIFT)的聯系。美國的制裁適得其反,引發了全球南方國家的擔憂,即美國可能會繼續將美元作為施加政治壓力的工具。
美國一再利用美元霸權,通過極具破壞性的經濟制裁加劇他國貧困和政治動蕩,霸凌在地緣政治中保持中立的國家。在一個“去美元化”的金融環境下,美國將無法利用經濟制裁來攫取利益,使用當地貨幣或區域貨幣的同業存款賬戶付款能最大限度減少制裁對經濟的破壞。
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這使得美國不僅能通過印鈔增加全球貨幣供應,還享有間接“印刷”商品的特權。長期以來,全球金融業一直對美國印刷鈔票購買石油這一特權怨聲載道。使用替代貨幣進行交易將使美元需求回歸理性,限制美國“印刷”商品的能力,迫使其在全球貿易中公平競爭。
美元的霸權地位困擾著發展中國家,使后者生活成本高企,債務負擔增加,貧困加劇。斯里蘭卡便是典型案例,由于美元指數飆升削弱了該國的償債能力,使得該國出現美元債務違約。在外匯儲備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巴基斯坦也在竭力避免主權違約,但美元指數飆升卻將食品通脹和生活成本推到了歷史最高點。以當地貨幣或同業存款賬戶進行結算也許能改善發展中國家的償債能力,使收入更可預測,減少匯率波動的影響。
毫無疑問,以往的“去美元化”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一些西方人士預測,由于美元的主導地位已經根深蒂固,當前的“去美元化”浪潮也將走向失敗。我不認同這一論調,這一次,美國對俄使用“金融核彈”,對中國采取打壓策略,疏離全球南方國家,掀起了一場“完美風暴”。正如法國《費加羅報》專欄作家雷諾·吉拉德所言,“去美元化”“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目前“去美元化”的趨勢“顯然是不可逆轉的”。
(作者系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