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戰術素養:保障分隊的必修課
解放軍報記者 高 亮 特約記者 高駿峰 通訊員 朱宇倫
亮點快報
“請求保障分隊前送彈藥”“按既定路線遂行彈藥前送任務”……陽春三月,淮海某地,第71集團軍某旅舉行紅藍實兵對抗演練。
左翼,突破“敵”前沿陣地的合成三營彈藥告急,保障分隊指揮員昝仁杰立即通過電臺下達前送指令。
“改變行軍路線,向東穿插!”剛出發不久便接到新指令,保障車隊迅速改變行軍路線。孰料,剛到達該高地,他們便遭到藍方伏擊。不僅自身損傷慘重,而且丟失了運送的彈藥,最終導致進攻任務失敗。
一場勢在必得的戰斗,竟因保障失利被逆轉。敗下陣來的昝仁杰有些不解:對手是如何獲知分隊行蹤并實施伏擊的?
“你們向前送分隊下達的指令被藍方截獲,他們將計就計,通過‘信息欺詐’假傳命令。前送分隊不了解戰場態勢,沒有使用識別暗令對新指令進行甄別,按照對手指令行動必然自投羅網……”導調人員的一番話,讓昝仁杰恍然大悟。
昝仁杰復盤總結會時自我剖析說,面對“敵”電磁壓制,自己沒能及時把藍方已向某高地集結兵力的信息傳遞出去,以至于前送分隊對“敵”假命令缺少警惕。
“歸根結底,還是官兵融合意識不強、作戰思維不牢,在戰術素養方面有欠缺。”隨著討論的深入,昝仁杰內心逐漸亮堂起來。他說,平時訓練中,保障分隊對指揮通信、戰術戰法等練得不多、關注不夠,以至于很多同志片面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做好保障,導致成為作戰鏈條的薄弱環節,被對手直擊“軟肋”。
“體系作戰中每一個作戰單元都至關重要。任何一環薄弱,都可能導致戰場失利。”該旅引導官兵汲取教訓,結合自身找差距、補短板,圍繞戰場信息收集、態勢研判、指令傳達等開展針對性強化訓練。
實踐中,他們將保障分隊指揮員納入主戰分隊指揮編組,采取電腦模擬與野外作業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戰備等級轉換、計劃組織裝備保障、指揮裝備保障行動等研練;結合保障分隊專業訓練,分批組織官兵隨主戰分隊到駐訓點、射擊場跟訓;推進實戰化軍事訓練,讓保障分隊官兵結合任務,強化提高分析研判能力。
近日,該旅組織實彈射擊演練,合成一營一輛坦克突發故障。受命保障的中士傅強帶領搶修小組,根據“敵情”態勢制訂前出路線,并嚴格按實戰標準展開檢修。最終,他們在己方坦克掩護下成功排除故障。
在此基礎上,該旅舉一反三,引導官兵進一步查擺短板弱項,結合野戰條件下遂行裝備搶修、伙食保障、通信指揮等任務,嘗試探索不同戰法訓法,區分不同專業編寫《聯合演練指導手冊》等,為深入推進實戰化訓練打下堅實基礎。
親歷者說
從“閉門修車”到“放眼戰場”
第71集團軍某旅勤務保障營中士 傅 強
作為一名修理兵,我雖然修理技術過硬,但總覺得保障主要在后方,對指揮通信、戰術戰法、戰場感知等并不精通。參加了幾次體系練兵演訓任務后,我和戰友愈發感覺到壓力——對手常把我們保障分隊當作“突破口”,多次越過主戰分隊對我和戰友實施襲擾。起初,被對手這么“關照”,很多戰友感到不適應。
去年底,我所在的保障班組沒有配屬主戰分隊,而是跟在后方實施伴隨保障。實兵對抗階段,我們在一次夜間前出保障中“迷了路”。盡管指揮員給我們提供了目標車輛的大致方向,由于對演習區域路況不熟,加之遇到電磁壓制,我們沒有在規定時限到達預定地點。
更糟糕的是,我們完成任務回撤過程中,因為忽略隱蔽,遭“敵”攻擊,損失慘重。
經此一役,我和戰友越來越意識到,戰場不是修理工間,修理兵不僅僅追求技術精湛,更要注重強化戰場意識、練強作戰技能、提升戰術素養。
為此,旅隊在我們的訓練中專門強化與戰術、通信相關的內容,還把我們納入合成營指揮編組。以前,大多在車場進行的專業訓練被“搬”到野外陌生環境,其間還會穿插戰術背景或突發情況,讓我們在炮火硝煙中完成保障任務。
隨著訓練模式的變化,我和戰友感到強烈的本領恐慌。大家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實戰化訓練,提高技戰術水平。作為班組指揮員,我多次置身復雜電磁環境或多變戰場特情,體會現代戰場的變幻莫測。一次演練中,我分析戰場態勢后主動協調力量為友鄰坦克分隊提供警戒。演練結束,旅領導專門對此提出表揚。
“我們從‘閉門修車’開始‘放眼戰場’了。”戰友們的話,從側面說明了我們保障分隊進步。我深信,我們在實戰化訓練中不斷鍛造提高,一定會在實戰意識和作戰能力上實現雙提升,成為戰場制勝的重要力量。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高駿峰、通訊員朱宇倫整理)
記者手記
戰場沒有局外人
解放軍報記者 高 亮
“兵之勝負,不在眾寡,而在分合。”未來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可以說是,千軍萬馬一條鏈,千人百車一張網,陸海空天一體系。第71集團軍某旅保障分隊演練敗北的經歷說明一個道理:戰場沒有局外人。作戰體系中,任何一個弱點、堵點、斷點都會影響作戰系統運行,甚至導致作戰行動失利。只有每名官兵、每個作戰單元都融入作戰體系,才能聯萬心作一心,依托體系取得勝利。
仗要聯合打,兵要體系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優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推進偵察預警、聯合打擊、戰場支撐、綜合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現代戰場沒有前后方之分,“后勤不后”“后勤先戰”早已成為共識,并屢屢在實戰中得到印證。現代戰爭中,聯合作戰體系高效運行,離不開每個作戰要素密切配合、有效融合,攥成“鐵拳頭”。
攥指成拳,戰斗力倍增。有了體系作戰思維之后,更重要的是要在能力上“跟進配套”,抓嚴各專業單兵單裝等全系統作戰單元聯訓,抓實班排連營等各基層分隊整體合練,把每名官兵技能練強、本領練硬。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體系作戰能力。(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