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打“飛的”拉著行李箱看一場大熱的舞劇,三五好友相約聽一場酣暢淋漓的演唱會,下班后到劇院體驗一場沉浸式話劇……萬物復蘇的春日里,看演出,正在成為很多人休閑放松、社交娛樂的一種方式。
今年的第一季度即將結束,演出市場加速回暖,整體發展向上向好。如何規范市場、穩住市場、擴大市場?如何留住老觀眾、培養新觀眾?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多一些提振信心的鼓勵、找準內容創作的方向、構建新業態打造新亮點尤為重要。
蓄力復蘇 演出市場春意正濃
《只此青綠》劇照。中國東方演藝劇團供圖
陽春三月,綠意盎然。青年舞蹈演員孟慶旸跟隨劇團開始了《只此青綠》的第三輪全國巡演。3年來,她走過了30多座城市,演出了200多場,每一次起舞都在全力以赴,對角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在舞臺上能感覺到和觀眾的默契與共鳴,這是傳統文化的力量,也是觀眾給予我的力量。”孟慶旸說。
隨著線下演出市場蓄力復蘇,全國各大劇場迎來熱鬧景象,排期緊張、場場坐滿成為劇院常態。
“觀眾對于觀賞演出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只要劇目優秀、票價合適,大量的需求就會被釋放激發出來。”保利文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介紹,從今年年初至今,保利劇院院線演出場次多達1879場,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演出票房高達3.27億元。
此外,以演唱會為代表的大型營業性演出素來是國內演出市場的風向標。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燕介紹,隨著文化和旅游部逐步恢復對各類型營業性演出的受理和審批,根據業內反饋,大型活動的項目數量和演出場次都在快速增長。
據了解,第一季度的一部分演出是在去年被取消或延期的,一方面要在場地允許的情況下盡快恢復,另一方面也為之后季度的全新巡演和推廣計劃留出足夠時間。“整個市場就像打了記強心針,截至3月初,全國的營業性演出場次與上年同比上升超過60%,票房增長超過90%。”潘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