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新網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神經科學研究論文稱,導致心跳加速的心率升高與小鼠焦慮樣行為的增加相關。這項研究結果表明,來自身體的信號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影響與焦慮、恐懼等情緒相關的情感行為。
該論文介紹,情緒狀態會影響身體功能。例如,焦慮和恐懼會令心跳加快,但這一關系反過來是否成立——心率升高會否引發焦慮或恐懼反應,此前一直沒有答案。探尋心率對情緒影響的主要難點之一是研究人員缺乏一個適當的工具,既能精確控制心率又不會引發副作用或引入干擾因素。
論文通訊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卡爾·戴瑟羅斯(Karl Deisseroth)和同事合作開發出一種非侵入性的光學起搏器,它利用光信號靶向控制心肌細胞,可以將小鼠的心率提高到每分鐘900次(小鼠的基準心率為每分鐘660次)。他們發現,光學誘導的心率升高增強了小鼠的焦慮樣行為和恐懼,但這種現象僅出現在有潛在風險的環境中。
為了研究這種效應的潛在機制,論文作者掃描了小鼠大腦的活動變化。他們發現后島葉皮層(posterior insular cortex)即大腦中負責接收和處理身體信號的一個區域,可能介導了心率升高誘發的焦慮樣和恐懼行為。此外,他們發現對后島葉皮層的抑制能減少由光控心率升高誘發的焦慮樣行為。
“這是一個明確的證明,至少在小鼠中,心率會影響焦慮,并且可能也會影響其他情緒行為。”同行專家在《自然》同期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認為,該項進展后續還需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心率升高對大腦和情感行為的長期影響,并探索這些發現的潛在轉化和治療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