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這才是中國動畫該有的樣子”“真的驚艷,當年《大鬧天宮》的上美(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終于又回來了”,播放量4天突破一千萬,豆瓣評分9.6,近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與嗶哩嗶哩網站聯合推出的動畫短片系列《中國奇譚》獲得頗多贊譽。
然而點贊聲浪之后,一位家長10日在社交網絡發布的對于該片的質疑貼激起另一番爭論。
這位家長在發文中稱,動畫片應該是給兒童看的,然而該片的一些橋段令自己的小孩受到驚嚇。他指出,動畫作品應該對少兒觀眾起到教育作用,然而目前播出的《中國奇譚》未能起到相關有益的影響。
對此,很多網友表示不能認同,“沒有人規定動畫片就是給孩子看的,動畫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代表低齡和幼稚”,“《中國奇譚》里的故事不全是陽光的,但是孩子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如果選擇看,那家長可以引導其理解里面最終的積極意義”,“《中國奇譚》無論制作和教育意義都達到了相當的水準,是國產動畫進步的見證”……
據了解,于2023年元旦開播的《中國奇譚》由於水、胡睿、楊木等十名導演,分別打造了8個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圍繞“奇譚”兩字做文章,囊括了手繪、三維、剪紙、定格等不同的動畫技法。
目前該片已經播出3集,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是從小妖怪的角度重新想象了“西游記”的世界;其后的《鵝鵝鵝》脫胎于中國古代的志怪故事,講述一位送貨郎在送鵝的路上巧遇狐貍公子所經歷的光怪陸離的一天;第三集《林林》則是一個關于東北興安嶺地區人與狼的故事。
對于此番《中國奇譚》引發的贊譽,業內外觀點相對一致,一方面,從目前已播作品來看,不同的故事雖然風格迥異,但均制作精良,達到了二維動畫頗高的審美水準,很好地呈現了中國傳統的美學風格;另一方面,片中各故事劇情和人物的文化含量和情感含量較為飽滿,擺脫了好萊塢式動畫或者日本動漫的影響,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國人的情感期待。
相較而言,對于“家長炮轟”批評者聲眾,但也有觀點認為其后亦有值得反思之處。
《中國奇譚》采取短篇集拼盤的表達組合,能讓當下此間的動畫在同一主題的引領下,展現更多類型的故事、更多風格,帶領觀眾走進更多元的審美層面。但與此同時,全片的各個故事品類迥異,加之表現方式的差異,令得該系列的觀眾定位相對很難清晰。比如《小妖怪的夏天》比較通俗明快,而《鵝鵝鵝》明顯更偏實驗性和藝術性。
對此有學者認為,“(《中國奇譚》)作為一個系列作品,在受眾定位上的整體構思或可進一步加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