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3年以來,各級法院共審結涉生物多樣性保護一審案件18.2萬件。
這些案件涉及中華鱘、藏羚羊、紅豆杉等中國典型、獨有野生物種,和穿山甲、噬人鯊、珊瑚等全球珍稀、瀕危物種,保護要素涵蓋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漁業及林業資源、動植物檢驗檢疫、植物新品種等不同類型。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二階段會議即將開幕之際,最高法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這份報告介紹了中方如何織嚴織密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網。據統計,最高法出臺司法政策文件15部,制定司法解釋21部,發布環境資源專題指導性案例26件、典型案例26批280件,豐富綠色裁判規則。
報告還披露,全國法院累計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專門機構或組織2426個,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建成覆蓋全國各層級法院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的國家。
對外發布報告同日,最高法遴選發布15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專題典型案例。這批案例涉及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等不同訴訟類型,涵蓋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等生物多樣性保護核心領域。
最高法方面表示,發布案例有利于進一步指導全國法院統一審判理念和裁判尺度,依法公正高效審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案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