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的俄軍士兵肯定是要花很多天撤退,俄軍一方面要撤離另一方面還要防止烏軍乘勝追擊,烏軍顯然是有些得意忘形了,想著在俄軍撤離的期間再撈一波大的,但往往這種時候最容易出問題。要知道的是,俄軍撤退不代表俄軍實力倒退,空天軍、導彈、無人機還是每天都在不停地“照顧”烏軍。有相關消息顯示,烏軍第46空降旅前旅長、烏軍第81空降旅前旅長、烏軍空降兵現任副總司令 Artem Kotenko準將,在日托米爾被俄軍的炮火轟炸導致當場陣亡,是烏軍目前被俄軍擊斃的官職最大的烏軍將領。同時還有曾擔任烏克蘭退伍軍人事務部副部長的烏軍上校 弗拉基米爾·列夫丘克當場陣亡,值得注意的是, 弗拉基米爾·列夫丘克是個文員,烏克蘭連文員都往前線塞?想來烏軍在赫爾松地區號稱的10萬大軍水分也不小吧,只要在動員要求范圍內都被抓到前線去充軍去了。
這次俄軍撤退眾說紛紜,有說俄軍不行的,有說這是戰略性撤退的等等,其實怎么說呢,俄軍真的會打不過烏軍?雖然這次俄軍撤退是有打不過的原因,但更多的想必是要保存實力,以退為進。蘇羅維金在匯報情報時也說到,這次撤退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存俄軍的有生力量,保持俄軍的戰斗力。冬季快要到來了,目前最好的應對方法就是放棄赫爾松地區。這里可能有人要問了,赫爾松作為戰略要地,一旦撤退不怕俄軍處于被動狀態嗎?這里用通俗的話來講下,赫爾松就相當于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實就像上面提到的,蘇羅維金其實早就不想守了,而最近烏軍大規模兵力的集結以及寒冬的到來顯然就像是一個“催化劑”,使得蘇羅維金更加堅定了退守第聶伯河右側的想法。
還有就是,烏軍這段時間來也在頻繁地對赫爾松地區進行轟炸。雖然俄軍依靠部署的防空系統攔截了大量的炮火打擊,但依舊還是有一部分漏網之魚,在這種環境下,使得俄軍與赫爾松市居民的補給緊缺。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連正常供給都無法保障還怎么正常運轉。還有一點就是卡霍夫卡水壩,這段時間烏軍也是頻繁地對該水壩進行轟炸,前段時間還向水壩發射數枚海馬斯精確制導火箭彈,盡管俄軍極力攔截,但還是又有1枚擊中了閘門。要知道卡霍夫卡水壩一旦被毀,大量的水流將瞬間淹沒下游地區并且對俄軍與赫爾松民眾,造成洪水泛濫區域非常嚴重的威脅,右岸與左岸斷開聯系,導致俄軍被孤立開來。
這段時間以來,烏軍頻繁的反攻導致烏軍士兵的傷亡率大幅度增加,前段時間都不得不對女性強制動員,還有上面提到的那個事務部副部長,一個文員被派到前線指揮打仗,烏軍現在面臨的情況顯然不容樂觀。所以說現在的烏軍整體實力是遠遠不夠看的,真的俄烏雙方打起來,那肯定是俄軍全方面碾壓烏軍的戰斗。但這里只能說是純粹的烏軍,畢竟現在的烏軍內部還有一大批來自各國的“雇傭兵”在參與戰斗,俄軍還是得觀望觀望,畢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不得不說,蘇羅維金的確是非常厲害的,在戰事上從來不玩虛的,做事果斷取舍分明,懂得從實際考慮問題。消耗戰消耗的是什么,就是庫存與有生力量,俄軍工目前已經進入正軌再加上伊朗等國出口的武器,俄方可以說是不必擔心。唯一要注意的就只有俄軍的有生力量了,烏軍看似打了勝仗,但要知道的是目前烏軍可謂是傾盡全國之力才有如此成就,如果屆時再動員怕是不會有什么結果的。就目前看來,俄軍再如何撤退那也是在烏克蘭的領土上撤退,顯然還是賺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