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將更多實體的名字加入了它認為“未經核實的名單”,這意味著它不知道這些實體的產品最終被用于何處。
31家實體均來自中國,這意味著美國供應商在向這些實體出售技術時將面臨新的障礙。
《紐約時報》援引熟悉相關計劃的人士的話稱,美國政府還將宣布關于向中國出售先進計算芯片、芯片制造設備和其他產品的新限制,以此削弱北京獲得從超算到武器所需關鍵技術的能力,預計一些中國公司將面臨類似于特朗普政府針對華為所采取的限制措施。
針對這份最新清單,白明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由此可以看出,美國并非在某種高科技產品的生產環節打壓中國,而是試圖在包括支撐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研發機構等一系列環節“卡脖子”,這是美國對于中國的“系統性打壓”,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做大做強。白明說,我們不應該“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應該采取系統性的抗打壓措施。以芯片產業為例,彌補整個鏈條上的短板,而非某個局部。這些措施有時雖然未必能立竿見影,但實際上打好基礎也有助于未來的自主研發飛得更高。
白明認為,韓國政府尚未明確表態加入美國強拉的“芯片四方聯盟”,韓方此前還稱,即使加入芯片聯盟也絕非針對中國,美國放風繞過韓企顯然是在拉攏韓國。韓國在中國商業利益巨大,假設強行要求韓國與中國切割,可能事與愿違,因此美國有可能對韓國企業采取“差異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