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河鎮拱橋河村:闊步邁向“綠富美”
1200畝油茶、300畝林果、200畝水產養殖……一個個特色農業基地“爭奇斗艷”;一灣一戶皆美景,美麗鄉村入畫來。初冬時節,穿行在曾都區府河鎮拱橋河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拱橋河村位于府河鎮西南部,全村有345戶、1460余人,耕地面積1900畝,是曾都區優質稻種植重點村。
2018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拱橋河村啟動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確立了用三年時間建成“環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產業美、治理美”的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
要實現鄉村振興,產業必須先強起來,拱橋河村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土地綜合整治500畝,修建當家大堰5口,新建機耕路7000余米,硬化機耕路1200米,全村80%的耕地實現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比重達50%以上。充分利用山地、荒地等土地資源,引進隨州市中加農業有限公司投入400多萬元,流轉土地1200余畝發展油茶種植。積極吸引社會資本120萬元,建成100座香菇及木耳大棚,年產香菇木耳100萬斤。
產業發展的同時,生態建設也不落后。在確定發展目標后,拱橋河村按照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等要求,確定了全村“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的建設思路,實現空間、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產業規劃有機融合。
實施山水林田河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大力開展黑臭河道整治,推動農業清潔生產。建成生態廊道2200米,栽植各種景觀樹木3萬余株,配置垃圾桶600只,新增垃圾箱25處,常年配備村莊保潔員8名,改造提升11公里農村公路,新建3個泵站,延伸供水管網7000米,延伸污水管網2100米,支管延伸1200米,新挖雨水明溝900米,建設污水處理池3座。
在村“兩委”的帶動下,村里在外能人也積極參與家鄉美麗鄉村建設,本村在外能人鄒傳保,回村投資1000余萬元治理河道、整修堰塘;村“第一書記”鄒首蔚投資1200余萬元,綠化廣場、新建水庫,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經過幾年的努力,油茶、林果、水產養殖等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逐漸步入正軌,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土地流轉有“租金”,做工可以掙“工資”,入股能夠獲“分紅”,一個產業成為撬動農民增收的一個引擎,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財產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均得到大幅提升。
村莊靚,產業興,百姓富,拱橋河村正在努力探索實現鄉村振興的“美麗”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