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鏡3》的第一集中,所有人無時無刻不拿著手機給周圍的人評分
(原名:看完《黑鏡3》,你給它打分了嗎?)
新京報2016年10月28日刊文在整個《黑鏡》系列中,創作者沒有一刻停止過對技術本身的反思,但比反思技術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止步于對技術的批判。遺憾的是,對于《黑鏡》的批判能力及其有效性恐怕并不能抱有太過樂觀的態度。《黑鏡》預設的核心受眾正是其在劇情中反諷的中產階級群體,而如果不觸及當下科技和媒體邏輯的批評,所有關于技術本身看似深刻的反思不過成為中產階級打造"清醒"幻象的消遣之作??赐陝£P掉視頻,很多人第一件事或許正是拿起手機在社交媒體上給《黑鏡》打個分。
真正規制大眾的是操縱技術的權力
這幾年原本小眾的英劇日益走向大眾,很大程度上歸結于《黑鏡》和《神探夏洛克》這兩部現象級劇集的播出。如果說《神探夏洛克》還借力了英國傳統文學,其指向是回溯的。那么《黑鏡》在內容上則以未來的視角,為我們打造了無比硬實的科幻恐怖世界。其獨特的批判性視角使得我們從這面碎裂的黑色之鏡中窺探,科技和媒介將帶給我們扭曲恐怖的日常生活。
《黑鏡》第三季回歸,成了這兩天社交媒體里的熱門,不同于前兩季全面好評,由Netflix接手后的《黑鏡》盡管總體評價依然是"神劇"級別,但顯然抱有極大期待的觀眾認為這一季總體并未達到驚艷之程度。這與這部劇集本身自我設定的高起點有關,但更為關鍵的恐怕是,這部"打臉中產"的英劇的受眾群體恰恰是中產階級,《黑鏡》究竟打算"狠"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觸怒觀眾,恐怕是比講述一個精彩故事更復雜的事情。
在如今這個泛娛樂化環境中,當大多數影視內容早已將現代社會中,線性發展的時代邏輯作為不必討論的前提,《黑鏡》的特別之處恰恰在于討論這個看上去毫無缺陷令人興奮的前提,它選擇了往前走幾步,再回過頭來看看的視角。在前兩季的觀摩體驗中,《黑鏡》將這個世紀中全球最引以為傲的科技與媒介的另一面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劇集中那些看上去過不了多久就能實現,甚至已經實現的科技媒介環境中,人類是如此的愚蠢和無助。我們終于發現,隨著科技發展生活并不一定越來越美好,技術從來不曾許諾一個解決所有問題的完美世界,而真正規制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一舉一動的,則是將技術帶到世間并使之滲入社會運轉的權力。
蟄伏在技術背后的權力,正如第三季第二集中的植入我們頭腦中的芯片一樣,涂抹吞噬人類最初的記憶,從而我們構建出一個無比真實的虛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