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難攻堅筑牢發展“硬支撐”
2月26日,全市“重大項目開工月”活動啟動儀式在11個縣(市)區同時舉行。全市共有141個重大項目開工,總投資665.3億元;135個項目竣工,總投資532.4億元;83個項目簽約,總投資558億元。
招商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投產。在全省開展的“重大項目開工月”活動中,我市最大的亮點是,不僅有集中開工項目,還有集中投產項目和集中簽約項目。而且,我市此次開工建設的項目,數量和規模均位居全省前列。
4月,我市還有一批項目陸續開工。項目開工之密集,有效投資之強勁,歷史空前,令人贊嘆!
讓投資者“敢投資、投巨資”
近年來,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困難挑戰前所未有。
毋庸諱言,在新常態下,有些投資者畏難卻步,“不敢投資、不愿投資”。有些企業開了停、停了開,始終信心不足。
某企業總經理說:“圈了一塊地,我們打算3年后再說。”觀望態度溢于言表。
市委、市政府領導開動腦筋,想盡辦法抓發展——積極搶抓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契機,廣泛開展與央企、省企和外地大型國企對接合作;積極搶抓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把項目建設作為保穩定、促增長的硬支撐來抓。對擬建項目重在提質,切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深度分析市場走向和產業政策,謀劃建設一批優質高效項目。對在建項目重在提速,完善協調推進機制,加快建設進度,爭取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今年初開始,我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扎實開展“重大規劃項目啟動年”、“推廣ppp模式突破年”、“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年”主題活動。
一系列有效舉措,為項目建設提供了強勁推力。據統計,1至2月,全市130個省市重點項目共有123個開工,開工率達94.6%;完成投資77.6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1.8%。全市36個省級重點項目開工34個,開工率達94.4%;完成投資22.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7%。
這是富有說服力的數據!這是令人振奮的開局消息!
2月26日,我市舉行“重大項目開工月”活動啟動儀式,攪活了項目開工建設的一池春水。
春風拂面,讓不少投資者“敢投資、投巨資”。例如,總投資80億元的東津世紀城商業中心已做好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計劃在本月正式開工建設。
把“精神經濟學”用活用足
何謂“精神經濟學”?精神之中有“經濟學”,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創造出巨大的經濟財富。“在經濟下行壓力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幾乎成了市領導的口頭禪。
襄陽首季項目開工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1至2月,130個省市重點項目開工率高達94.6%,奧秘何在?襄陽答案是:把“精神經濟學”用活用足,在應對大困難、大挑戰中樹立大信心,在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的疊加中升騰大氣場,競進作為始終如一。
市委、市政府如此,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亦如此。上下一心,順勢而動,應勢而為,一批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投資體量大的重大項目紛紛落地生根。面向華中地區的產品檢測認證產業園投資25億元,建成運營后,預計年產值達30億元,實現稅收1.5億元。中國中部云呼叫城竣工,恩訊信息科技項目投產……項目建設捷報頻傳。
提升服務消除市場主體后顧之憂
前不久,市督辦調研組巡回檢查發現,政府投資或政府主導的項目如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資金相對有保障,而民營、產業類項目資金短缺問題依然比較突出,融資困難,市場主體投資能力不強。
為了改變市場主體的等待觀望態度,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市委、市政府采取了邊建園區邊引項目的發展思路。
放眼古城大地,深圳工業園、襄陽紡織服裝產業園、東莞工業城、航空航天工業園……一個個工業園生機勃勃。東莞工業城等園區的經驗是,一個投資商投資運營一個產業園區,進行產業鏈招商。目前,已有不少東莞客商來襄州東莞工業城考察投資。
襄城區采取了獨具特色的“1+3”項目推進機制。何謂“1+3”?“1”就是一名區領導,“3”就是在地服務、公共服務和秘書服務。襄城區進一步建設完善經開區,通過“1+3”項目推進機制,實現項目服務工作無縫對接。至4月1日,襄城區開工項目2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