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男女生交往個案介入手記:誰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 撥云見日有良方
——高中男女生交往個案介入手記
主人公
冰玉,女,16歲,高中二年級學生
故事
冰玉喜歡另一個班級的男生小A,兩人經同學介紹認識不久,想表白又不敢。小A偶然得知案主(即冰玉,筆者注)對自己甚為關注,經常打聽自己的消息,覺得不可思議。小A覺得自己每天生活在別人的監控之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人知道,還通過別人的嘴巴傳來傳去,很不高興。兩人在QQ上爭吵起來,小A后來還拉黑了冰玉所有的聯系方式,并警告她不要再打擾自己,言語之中略帶侮辱性詞語。
冰玉因此非??鄲馈环矫娣挪幌聦π的想念,情不自禁通過各種方式打聽他的消息,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不該這樣做,充滿了內疚。將近兩個星期以來,整個人恍恍惚惚,正常學習生活受到了嚴重干擾。
冰玉主動找到社工,希望能找到辦法讓自己斷絕這份念想,恢復自己正常的生活。
怎樣的角色——主人公特征勾畫
1.案主行為表征:
——控制不住地想起小A,無法靜下心來不受打擾地做任何一件事,因此影響到課堂秩序被老師批評過3次;
——時刻關注小A的朋友圈、QQ空間;
——通過各種途徑打聽關于小A的所有消息;
——課間經常故意經過小A教室門口;
——同學問自己是否喜歡小A時否認。
2.案主的觀點:
自己喜歡小A是錯的,不應該有這些想法和行為;認為自己控制不住言行,且被小A拒絕和討厭,實在是“弱爆了”,甚至懷疑自己有心理問題。
3.案主情緒特征:猶豫、內疚、自責、輕度焦慮、面對小A時自卑。
4.案主人際關系:
——與同齡人之間的關系較好,被同學接納和認可;
——老師對其印象較好,認為案主聽話;
——接案時,與小A相識將近一個月,關系止于知道班級、姓名的程度,之后發生矛盾成為陌生人。
5.案主表達的需求:不要再喜歡小A,要像之前一樣“正?!薄?/p>
6.案主可利用的資源:
——案主自身改變動機強烈,嘗試滿足自我需求的主動性高;
——案主在學校有比較好的朋輩支持系統。
她要什么——需求評估
1.案主對異性的好感很正常,但對“愛情”有很多非理性認識,認為自己心理有問題,控制想念,但又達不到效果,造成嚴重的認知不協調。因此,需要重塑理性信念,而非直接切斷這種正常的“喜歡”。
2.案主自己被目前的情緒狀態困擾長達兩周,且找了多種辦法得不到解決。因此,案主需要情緒釋放。
武裝我們的大腦——指導理論
1.CBT理性情緒療法:該理論在本案例中,主要運用幫助案主挖掘和不斷駁斥非理性信念,再重塑理性思想的部分。
2.愛情三角理論:愛情三元素包含激情、承諾和親密,缺少其一則成為非完整愛戀,也必將導致相應的后果。
社工計劃將這兩個理論結合起來,以愛情三元素為內容,以非理性信念的辯駁為方式,引導案主認識如何用正面積極的心態和行動探索青春期初期的愛戀。
不平坦的故事發展——介入過程
1.初次面談:建立了很好的關系,案主把內心最隱秘的想法表達給社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和迫切要解決問題的愿望。社工就此澄清了案主的目標的可行性,并調整目標達到一致。
2.第二次面談:因小A對案主的貶低引發其情緒崩潰而進行,案主氣憤、委屈、無可奈何。社工通過行為治療中的肌肉放松法舒緩情緒,引導案主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善待自己的所有情緒,理解自己的情緒對我們身體的作用。
接著協助案主理解小A的話語背后可能的原因,逐條分析,以期望案主正常理解小A的行為,弱化主觀偏見。其次,分析案主失控情緒背后隱藏的期待,發現內心深處是希望得到小A的認同和喜歡的,而并非想切斷所有聯系。
進行到這里,內心的期待和認知與她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達到一致性,最初矛盾撕扯的狀態得以緩解。
3.第三次面談:找出案主的非理性信念:
——現在喜歡男生是錯誤的,實在不應該發生的(絕對化);
——喜歡小A,無法自控,以后肯定不會再這樣喜歡一個人了,要么一棒子打死成為陌生人,要么和他在一起(非黑即白)。
社工運用愛情三元素理論與案主逐條辯駁,開始動搖案主的觀點。比如案主也開始疑惑確實有堂姐和高中同學走到一起,現在非常幸福;發現目前與小A既不是男女朋友,也不算陌生人,但兩個人依舊過得很好;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小A有激情,但找不到承諾和親密,而且與最初認識他時相比,感覺不是那么強烈了。
4.第四次面談:用愛情三元素塑造了正面、積極的愛戀是什么樣的,強化逐漸被案主聽到耳朵里的正面觀點。
5.第五次面談:創設了常見的幾種男女生交往的情景來模擬,社工引導案主認識其中的應對方式是否合適。
6.第六次面談:鞏固成果,案主發現自己沒有想念小A的時間不知不覺增加了很多,同學也說很少看到她去教室門口看小A了。與案主商量結案。
7.其間,社工聯系到案主比較好的朋友,了解案主最近的改善情況,希望朋輩給予案主支持和鼓勵。同時,見了小A一次,了解他對案主的看法,并澄清了誤會。
撥云見日看效果
1.案主之前對小A格外關注的行為正常化,還是會想念,但頻率和時間都在減少,且不會時刻關注小A的一切動態。
2.案主的觀點發生很大變化,能接受學生時代自己對異性的好感,甚至被表白。與自己喜歡的人可以從朋友做起,增進了解。
3.案主的情緒正?;?,消除了內疚、自責和焦慮,但面對喜歡的男生依舊存在輕度自卑,在其他方面有較高的自尊感,這一點需要長時間去鍛煉。
回眸一笑長見識
1.青春期情竇初開引起的誤會和矛盾多種多樣,不同的青少年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其結果和影響有輕有重,并非所有的異性交往都應該被警惕、被制止。社工之所以把該個案作為案例,是因為案主所遇到的事情已經嚴重影響到她自己的正常生活,且通過自身努力不足以改善。社工在其中的角色主要是情緒支持和正面引導。
2.每一段青春愛戀都有其意義和價值,也需要更有經驗的長輩、老師和朋友來引導。有的孩子渴望去積累經驗和體驗,他們的出發點并非都是負面的,他們身在其中,自己也充滿了疑惑、糾結和痛苦。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并給與積極支持是最重要的。
3.案主希望社工幫助其斷掉對小A的好感,看起來一勞永逸,但實際“治標不治本”,一段時間之后,案主可能喜歡小B、小C,重復這段經驗。社工評估其情況后,也與之商量將目標定為學會如何與小C相處。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得以改變,對真正的愛情有了正面理解,愛戀所帶來的情緒和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特約撰稿 周亞瑩 作者系廣東中山市益群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