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千年舊俗 禁鞭首戰告捷
破千年舊俗考驗全城
去年12月23日,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并批準了《襄陽市區燃放煙花爆竹管理暫行規定》修訂案。《暫行規定》規定自今年2月1日起,在二廣高速公路、福銀高速公路、襄陽東外環合圍范圍的市區范圍內全面禁止煙花爆竹,市民及商家不能售賣、不能存放、不能運輸、不能燃放。次日,本報對外發布了這一消息。“炮竹聲中除舊歲,繽紛禮花迎新年。”這是多少年沿襲下來的傳統習俗。要徹底改變廣大市民的過年習俗,倡導文明過節,對于常住人口有160萬的襄陽城,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要知道,此前,襄陽城區僅劃定了襄城、樊城的主城區為限放區,規定除春節、元宵外的時間,不能燃放煙花爆竹。記者調查發現,此前的限放規定的執行并不理想,城區燃放煙花爆竹現象時有發生,且廣受詬病。而這次禁鞭新規除劃定原有區域外,還首次涵蓋了襄州、東津新區等區域。在新劃定的禁放區內,有不少還是城鄉結合部,甚至是農村,對鞭炮仍“情有獨鐘”。新規發布至實施,只有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市民能摒棄千百年來的放鞭習俗嗎?做到全城禁鞭,無疑是一道難題,考驗著市民,考驗執法部門。
黨政“一把手”抓禁鞭
市政府召開了禁鞭工作動員大會,市長秦軍親自擔任市區禁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多次過問、指導、督辦禁鞭工作。市政協主席萬桃元、市人大常務副主任謝豪斌專門安排下發禁鞭工作視察、督導通知,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成立視察、督導小組,對各城區禁鞭工作進行專項視察和民主監督。副市長、公安局長張啟波多次帶隊到城區街道、社區調研檢查,先后6次召開禁鞭督導會,每天督辦禁鞭工作落實情況。市政府辦及安監、城管、工商、民政、公安等部門大員上陣,狠抓落實。各城區牢固樹立禁鞭工作是“民心工程”“一把手”工程的意識,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協調,抓檢查,抓督辦。
禁鞭重在宣傳。各地各部門調集一切力量,調動一切資源,共樹立道路禁鞭宣傳牌127個,懸掛橫幅標語2萬余條,張貼樓棟標語3萬余條,印發《致居民一封信》35萬余份,發布了公益廣告5500余條,出動流動宣傳車8600臺次,使禁鞭宣傳走進千家萬戶。
禁鞭難在基層,為此,各城區、辦事處(鄉鎮)、社區(村)層層簽訂責任狀,各單位內部人人簽署承諾書,層層壓實責任,個個踐守承諾;實行包保工作機制,上到各區政府、管委會及有關職能部門,中至街道辦事處、鄉鎮,下至社區、村組、小區、樓棟,一級包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傳導壓力。
春節元宵城區靜悄悄
“爆竹聲聲辭舊歲,煙花紛紛迎新年。”往年春節,市民常用燃放鞭炮慶賀新年。昨日,記者走訪發現,得益于今年2月史上最嚴禁鞭令的實施,今年春節,城區的鞭炮銷聲匿跡了,不僅年味絲毫沒減,反而多了一份安全、安靜。
2月6日,臘月二十八,市區未發生燃放、運輸、銷售煙花爆竹警情;2月7日,除夕,市區未發生燃放、運輸、銷售煙花爆竹警情;2月8日,大年初一,兩起涉鞭警情當事人,分別被拘留和罰款500元。
正月初五民間有“破五”的習俗,當天城區未發生一起放鞭現象。正月初八,商家有放開門鞭習俗,記者走訪沒有發現一起違規燃放現象……春節和元宵被視為檢驗禁鞭的重要時間節點,但遍訪市區,到處是一片靜悄悄。城區禁鞭初步實現了“無聲的勝利”。
禁鞭收奇效市民齊點贊
往年春節,井噴式地燃放煙花爆竹,對城市大氣污染的強度極大。據環保部門提供的監測數據,2015年春節期間,即2月18日(大年三十)至24日(正月初六)七天時間內,3天輕度污染、4天中度污染;年三十晚上零點至1點,襄城、樊城pm2.5驟然上升30%、49%。而今年,空氣質量卻交了靚麗成績單。
據環保部門統計,除夕夜,市區空氣中的pm2.5同比下降68.49%,與周邊宜昌、隨州等城市相比,空氣質量最佳。市區垃圾量也日均減少75噸。市區沒有接到一起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就診傷情,沒有發生一起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火災警情。
今年春節,也是環衛工高新愛近10年來過得最輕松的。過去,由于市民燃放煙花爆竹多,春節期間相當于平時兩個月的清掃量。今年除夕禁鞭成功,其工作量不足過去的十分之一。“以往除夕夜,鞭炮聲會一直持續到天亮,而今年禁鞭效果好,我硬是睡到了自然醒。”市民白女士提到禁鞭贊不絕口。網友“快樂寶貝”也點贊說,自己沒有聽到一聲鞭炮響,城市安靜又干凈,為襄陽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