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辦藝教中心 殘疾人“畫”出新人生
中新網寧德1月16日電 (葉茂)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福建屏南縣雙溪鎮,學油畫僅3個月、26歲的沈明輝,已擁有自己的個人工作室“清新雨露”。
因先天性遺傳,沈明輝身高僅1.17米。16日,當中新網記者走進沈明輝的工作室時,他正站在比自己身高還高的畫板前作畫,旁邊放著一個小板凳。
“因為身體的緣故,以前情緒都不太好,想創業又找不到合適的項目,只能擺地攤,賣點小孩子的玩具。”沈明輝告訴記者,學習畫畫之后,慢慢地有了喜悅感,也找回了自信。
行走于20余平米的工作室內,10余幅色彩斑斕的鄉村風景油畫及抽象畫一一懸掛在墻上,一幅名為《鄉村的影子》的油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片鄉村美景中,河流中倒映著城市中的高樓大廈。
問及寓意,沈明輝稱,很多人都向往城市的生活,都往城市跑,但在他心中,鄉村更美。
2015年10月20日,雙溪鎮引進上海一家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和藝術教育團隊,在當地創辦“雙溪古鎮國際殘疾人藝術教育中心”(以下簡稱“藝術教育中心”),教學空間2000平米,面對全國乃至全球的殘疾人提供藝術教學,幫助弱勢群體擁有積極人生。
在屏南縣殘疾人聯合會的聯系下,從未接觸過油畫的沈明輝,來到該中心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集中培訓。“剛開始也畫不好,一次在畫磚塊時,可能是感覺來了,拿著筆在畫布上一直點,老師看到后也說非常好。”沈明輝稱。
就這樣,沈明輝在他之后的創作中,延續了這種“點”的技法。平常,沈明輝就做些婚慶的氣球等裝飾,有創作靈感或者有空時,就到工作室畫畫,至今已創作油畫近20幅。
“藝術創作就相當于我生活與工作的調和劑,將一直畫下去。”沈明輝說,創作在給他帶來自信的同時,也為他增添了額外的收入,每幅畫在網上能賣出一兩百元人民幣的價格。
屏南縣雙溪鎮黨委書記張積峰表示,藝術教育中心實現了產銷一條龍的互聯網+電商模式,使殘疾人得到就業和穩定收入,文化修養和生活信心均有很大改善。
與沈明輝同期到藝術教育中心參加培訓的34歲的薛美冬,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平常在一些工廠打打零工,但只要一有閑暇時間,他也會來到藝術教育中心進行油畫創作。
在薛美冬的眼中,油畫是一種藝術,是思想情感的一種釋放,“創作時心里感覺非常充實,生活態度也變得樂觀了。”
除了常態性培養殘疾人,藝術教育中心還針對鎮內居民及其他村落村民進行藝術培養,截至目前有200多名村民及殘疾人接受藝術教學,近40名殘疾人成功轉型。該中心計劃擴大規模,每年教學1500人次,成為全國性公益機構和國際化駐創中心。
福建省藝術館副館長宋珍珍稱,因為藝術,很多殘疾人在這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