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啥樣才算好(體壇觀瀾)
好的外教除了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還能把先進的足球理念與中國足球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且要有擔當精神
歲末年初,國足又在醞釀換帥。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國足多次聘請外教,大都收效不佳,付出了不少“學費”。
什么樣子的足球外教才是好外教?要捋清這個問題,有必要說幾位比較成功的外教。
在國家隊層面,米盧應算是外教中比較成功的一位。這位以善帶弱小國家隊而出名的教練,將中國隊歷史性地帶入世界杯賽場。米盧追求實用戰術,善于調整球員心理,認為“態度決定一切”。 有人說,米盧帶國足打進世界杯是因為機會好;但在這前后,國足也曾有過不少次所謂的機會,卻都被揮霍。
在俱樂部層面,成功的外教不少,石家莊永昌隊主帥亞森就是其中一個。亞森可能沒什么輝煌經歷,石家莊永昌隊實力也有限,但他卻將這支中超新軍帶得風生水起。有人說,亞森的那一套防反戰術既保守又不好看。但是,贏球才是硬道理。帶隊時揚長避短,伺機而動,這恰恰是亞森的聰明之處。
這些成功的外教除了都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還有其他一些共同點。
首先,他們能把先進的足球理念與中國足球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他們深知中國足球基礎差,且有許多痼疾。因此,他們執教時懂得量體裁衣,融會貫通,機動靈活地制定戰略戰術,使先進的足球理念在球隊“生根開花”。其次,他們都是心理大師,會做“思想理療”。他們會用適當的方式激勵隊員,也會恰到好處地為球員“減壓”。比如,米盧就曾提出“快樂足球”的理念:足球本身就是游戲,盡力享受比賽。第三,他們都有擔當精神。他們不怕擔責,關鍵時刻敢于放手一搏。如果球隊出了問題就埋怨客觀,指責隊員,解脫自己,這樣的外教怎么可能獲得信任?
其實,這些共同點說起來很普通,但知易行難。真正按這樣的標準去選外教,要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私心雜念的羈絆,要以足球發展的大局為重,要按市場經濟和足球規律辦事。吃一塹長一智,換帥時刻,中國足球的決策者們應當格外用心。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5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