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中國海軍054A級導彈護衛艦530舟山號在東海海域與來訪的美國海軍斯特蒂姆號宙斯盾級導彈驅逐艦進行聯合軍演。演習內容主要包括搜索救援、海上意外相遇處置。
日本《外交學者》12月2日文章,原題:美國戰略容忍中國的“臨界點”
在熱力學中,臨界點是指某種狀態的結束,繼之以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階段或狀態。從某種程度上說,當前的美中爭端與熱力學變化有不少相似之處。不妨以美國戰略容忍中國的崛起為例。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國際機構,這可能受到美國的鼓勵和容忍,但有幾個先決條件:一、中國并沒真正挑戰美國的霸主地位;二、在美國主導下,中國承擔了應有的責任;三、中國國內出現了美國所期望的改變。
但如今有證據表明,中國“融入”世界體系的戰略對中國有利,卻未必對美國有利。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容忍或許正在改變、演變,可能進入一種“臨界點”,然后過渡到另一種狀態,比如徹底瓦解,或在更加暴力背景下的爆發。
我們已看到變化的例子。國際主要金融機構的改革一直受到美國阻礙,即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把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美國新打造的地區性集團如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迄今明確排除中國,華盛頓還試圖以傳統的同盟體系和國際機構制約中國不斷增長的雄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插手中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
然而對上述所有問題,中國似乎并不怕,且兩國似乎已陷入僵持(雖然并非勢均力敵)。轉變前的短暫平靜,可以說是美國對中國崛起容忍的臨界點。
美國如今認為其主導權受到中國威脅。接下來的結果即便不是災難性的,也是后果重大。
華盛頓對中國崛起的容忍程度一定存在某種催化劑。雙方在危險問題上的妥協顯然能穩定美國的容忍和中國的沖動,這是緩和兩個大國緊張的最簡單但最有效的反催化劑。▲(作者是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學者金凱(音),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