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緬甸仰光,緬甸反對黨領導人昂山素季向支持者發表演說。
俄媒稱,在緬甸,昂山素季率領的全國民主聯盟有望執掌政權。美國總統奧巴馬已致電祝賀??磥?,華盛頓試圖借助“民主”的仰光,來對北京施加影響。然而,這一計劃未必能夠如愿。
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1月12日報道,緬甸11月8日舉行的選舉中,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發言人稱,全國民主聯盟獲得近70%的選票。倘若類似結果出現在某個中亞國家或是俄羅斯的某州,西方觀察家篤定會斥之為“毋庸置疑的造假”,如果白璧無瑕,一定拿不到這樣的成績。然而,此番在緬甸,就如同2004年薩卡什維利在格魯吉亞得到96%的選票一樣,“完全是另一回事”。
偉人生平
報道稱,奧巴馬已迫不及待地就這場“自由而清白的選舉”,向緬甸軍方領導人、總統吳登盛表示祝賀,并恭喜了獲勝政黨的領導人昂山素季。根據緬甸憲法,后者無法出任該國領導人,因為其故去的丈夫及子女皆為英國公民。但她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明確宣布:“作為獲勝政黨的領袖,一切決定都將由我作出。”
昂山素季為這場勝利等待了25年。1990年,她的政黨也曾在選舉中勝出。然而,自1962年便實際控制緬甸的軍方,宣布不承認選舉結果,并將她軟禁家中。1991年,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卻因擔心無法回國,只能由其子代為領取。對她的軟禁斷斷續續,維持了15年。期間,她一直試圖參選,但軍方采取各種手段,不讓全國民主聯盟進入議會并參與組建政府。
然而,軍政府并未對昂山素季本人實施更為嚴厲的措施,畢竟她是緬甸軍隊的創建人、國家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昂山將軍的女兒。父親被暗殺時,她才兩歲。
報道稱,在俄羅斯,“偉人生平”系列叢書曾為昂山素季出過單行本,由著名的緬甸研究學者莫熱伊科執筆。
她的履歷與貝·布托有些相似,甚至堪比曼德拉。雖然實力差距懸殊,但她多年來從未放棄與軍政府的抗爭,因而在西方成為倍受媒體追捧的英雄。除諾貝爾和平獎外,她還獲得過多國頒發的極高榮譽。而緬甸政權則被視為東亞地區僅次于朝鮮的獨裁體制。
無論如何,奧巴馬對于緬甸選舉倍加關注,都另有原因。
打滑的轉向
報道稱,人們習慣于將巴爾干半島稱作“歐洲柔軟的腹部”,對于地緣政治版圖里的中國而言,緬甸同樣是它的“軟腹”。2011年,奧巴馬在沖擊第二任期前,曾于澳大利亞議會發表講話,稱要轉向亞洲。中東的對抗已接近尾聲,美國如今需要給亞洲國家送去民主曙光。這番講話被視為針對北京,華盛頓擔心中國會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致力擴大在本地區的政治影響。
然而,時間證明,奧巴馬有關中東的預測不僅過于樂觀,而且全盤錯誤。美國放任“伊斯蘭國”出現、也門爆發戰爭、地區緊張氣氛全面升級。然而,華盛頓還是無意放棄“轉向亞洲”,它將軍艦派往南中國海,在因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國南沙群島——本網注)而起的領土爭端中支持盟友。
報道稱,中國一貫不干預鄰國內政,做生意時從不附加政治條件。西方媒體卻試圖將中國算作緬甸果敢沖突的一方,這與將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的內戰稱作“俄羅斯的武裝干預”如出一轍。
此外,中國與泰國就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達成協議,并與泰國、老撾、緬甸商定成立打擊販毒及非法移民中心,彼此交換情報信息。對此,美國非常不滿。
美國認為,由它提議在歐洲設立的國際組織都能帶來民主與繁榮,而俄羅斯所提出的任何一體化方案都是復辟蘇聯的帝國主義居心。如今,幾乎是同樣的情形也在亞洲上演:中國所做的一切皆被視為“擴張”,亟須加以“抵制”。
報道稱,西方在昂山素季身上傾注了太多媒體資源,只為后者在執政后能夠推行反華以及親西方的政策。然而,這一期望很可能會落空。
首先,昂山素季在6月訪華時表示:“不可將緬中關系比喻為夫妻關系。因為夫妻相處不好總歸可以離婚。但緬甸和中國一直會是鄰國。”因此,不必期待她會像烏克蘭領導人一樣,輕視國家利益。
其二,軍方表面上似乎會放棄最高權力,但其在議會中保留25%的席位殊無懸念,仍會繼續影響國家政策。
因此,奧巴馬向緬甸即將離任和履新的兩位領導人發出的祝賀,既是警告軍方不要試圖再將勝利從全國民主聯盟處奪走,亦為提醒昂山素季勿忘西方對她的幫助。
報道稱,然而,這未必會加速華盛頓已經陷入打滑的轉向亞洲的進程。(翻譯/童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