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抗戰老兵:導彈受閱讓軍國主義陰魂不散者發抖
“同心同德,為實現中國夢加油”
——來自勝利日紀念大會現場觀禮嘉賓的心聲
有人回想起和戰友們并肩戰斗的崢嶸歲月;有人憶起父母親歷“地道戰”、深知和平來之不易;有人感受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現場觀禮的人們有著各自的感悟。
“戰友們,你們可以含笑九泉了”
航天科工集團三院、86歲的抗日老戰士仇繼音不會忘記,當抗戰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乘車方隊行駛在長安街的時候,觀禮臺的群眾熱烈鼓掌、揮動紅旗,向為抗戰勝利立下卓著功勛的英雄們致以崇高敬意。
“能夠受邀登上閱兵觀禮臺,親眼目睹受閱隊伍充分展現出的軍威國威,我感到十分振奮!祖國強則人民安康。”曾參加新四軍的仇繼音表示,希望后輩能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充分運用尖端技術,為科技強軍作出更大貢獻,早日實現強國強軍之夢。
航天科工三院的抗戰老戰士馬震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另一位在紙上表達了激動的心情:
“站在觀禮臺上,回顧抗戰的崢嶸歲月,心潮難平。作為幸存者,不禁想起了犧牲故去的老戰友們,他們在戰爭中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建國后,為航天事業創業奠基開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祖國的導彈事業日新月異,今天就有我院研制的導彈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向全世界亮相,讓軍國主義陰魂不散的人發抖吧!
如今,他們中的許多同志都相繼離世。但是可以告慰他們的是,戰友們,你們可以含笑九泉了!”
“經歷戰爭的人,更加珍惜和平”
戰爭的記憶,其實并不遙遠。
觀禮現場,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亮馬河飯店西餐廚師長張彩智向記者說起父母親在抗戰時期的難忘經歷。如今已81歲的老母親依然時常向他講起當年和鄉親們在老家保定挖地道,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經歷。
“經歷過戰爭的人,更知道和平來之不易。”張彩智告訴記者,在得知他將要到現場觀看抗戰勝利紀念活動時,老母親很激動,反復叮囑自己多拍照片、多講見聞。
“我最近每天都帶著12歲的女兒一起觀看抗日內容的電視劇,讓下一代了解歷史。”張彩智說,多年來,中國從受人欺凌到國力從弱變強,是無數先烈、仁人志士和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一定要讓下一代銘記歷史,把抗戰精神代代相傳。
在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上,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的宣告擲地有聲,展示了維護和平的愿望和決心,引起廣泛關注。
“現在世界形勢復雜多變,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對和平的維護、對和平力量的團結更為復雜。在當今國際社會中,要有必要的防御性國防力量,能夠捍衛主權尊嚴。同時,各國都應該積極促進交流與合作,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正道。”張彩智說。
“同心同德,為實現中國夢加油”
觀禮臺前,全國勞動模范、國家電網山東檢修公司一線工人王進身著國電藍色工裝,胸前佩戴的全國勞動模范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電力楷模獎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讓人感到力量和信心。一線勞動者是人民的主體,作為基層工作者的代表,我們感到十分振奮。”王進說,紀念活動中,很多個瞬間讓他內心涌起感動,比如在抗戰老兵乘車方隊駛過,觀眾歡呼致敬;比如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數萬人高唱國歌……
“尤其是看到將軍和士兵們共同受閱,我感到了團結一心的力量。只有上下團結,才能將國家和民族的力量發揮到極致。”這位1979年出生,在電力系統工作了17年的一線工人說。常年工作在野外的高壓輸電干線上,艱苦和危險并存,他很少向家人說起工作環境。
今年1月,王進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前我國電力行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我們學習的都是歐美技術標準。如今我國在超高壓和特高壓輸電技術上已經追趕甚至超越國際水準,并開始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我們很自豪!”他說。
“參加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之后,我希望能夠把這種團結的精神和力量帶給工友們,大家一起共同奮斗,不僅吃苦耐勞,更要積極創新,大家同心同德,一起為實現中國夢加油!”王進說。(記者于文靜、余曉潔、高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