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軍事戰略:渲染中國南海造島加劇緊張
首次提出“一體化軍事戰略”,再度渲染他國軍事威脅——
美新版《國家軍事戰略》竭力維護全球霸權
7月1日,美參聯會發布了2015年版《國家軍事戰略》。這份報告以美2015年《國家安全戰略》和2014年《四年防務評估》為指導,以維護美國全球軍事霸權為著眼點,首次提出了“一體化軍事戰略”,明確美軍全球一體化作戰的優先任務,并對主要戰略對手和全球態勢做出調整。報告分別從戰略環境、軍事環境、“一體化軍事戰略”和聯合部隊倡議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對未來美軍建設發展與軍事力量運用具有頂層指導意義。
新版報告將主要軍事威脅聚焦于俄羅斯等“國家行為體”。與2011年版報告將“基地”組織作為頭號安全威脅相比,新版報告在強調打擊“基地”和“伊斯蘭國”等暴力極端恐怖組織的同時,更加突出強調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等“國家行為體”對地區安全甚至美本土安全的威脅。新版報告將俄羅斯作為美主導的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者”,列為美首要威脅對象,同時指出伊朗和朝鮮核問題對地區安全構成挑戰。報告對中國的表述,總體保持了以往“合作加防范”的戰略思路,盡管明確“支持中國的崛起并鼓勵它成為加強國際安全的伙伴”,但同時又聲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舉動令區域緊張,渲染中國南海填海造地“增加亞太緊張局勢”。
新版報告首次比較分析了未來三種沖突模式發生的可能性、實施手段及其影響。首先是國家沖突模式,報告認為美與大國爆發沖突的可能性最低,但幾率不斷增加,且沖突帶來的后果嚴重。其次是非國家沖突模式,報告認為美參與此類沖突的可能性最大,但影響相對較小。最后是“混合”沖突模式,報告認為這種沖突爆發的可能性及其影響介于其他兩種沖突模式之間。
報告最為明顯的變化是提出了“一體化軍事戰略”及其三大戰略目標。相比2011年版報告中打擊暴力極端主義、懾止和擊敗侵略、加強國際和地區安全、塑造未來部隊這四大軍事戰略目標,新版報告仍然以“懾止、打贏、合作”為核心,并根據不同沖突模式提出“一體化軍事戰略”及其三大戰略目標,即威懾、拒止和擊敗國家對手;擾亂、削弱和擊敗暴力極端主義組織;強化美全球聯盟伙伴網絡。
為實現上述軍事戰略目標,報告要求美軍確保能夠同時實施應對“修正主義國家”和暴力極端主義組織的“全譜”軍事行動,并為此提出三大舉措:一是實施全球一體化作戰,二是推動體制改革,三是保持美軍必要的能力、實力和戰備水平。在“一體化軍事戰略”框架下,報告明確提出了美軍在實施全球一體化作戰中擔負的十二項優先任務,即保持可靠、有效的核威懾;為本土軍事防御做準備;擊敗對手;保持維護穩定的全球性存在;打擊恐怖主義;反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挫敗敵之企圖;應對危機,實施有限的應急行動;進行軍事接觸和安全合作;實施穩定和反叛亂行動;支援民事當局;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和災難響應。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達國家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一直竭力維護其全球霸權,奧巴馬今年更提出美國“領導地位再保持一百年”。這一思想在這份新版《國家軍事戰略》中也體現得十分明顯。報告認為,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除了保護美國的生態并防范“災難性襲擊”外,還包括“全球經濟體系的安全”“盟友的安全、信心和可靠性”以及“維護并擴展普世價值觀”。而在軍事領域,在全球化的推動下,技術的擴散讓其他國家和組織可以向美國長期享有的優勢發起挑戰,比如預警和精確打擊能力,對此,該報告提出美國在“靈活、創新和融合方面更進一步”,發揮“人員、途徑和計劃”高效融合的“整體優勢”。其謀求長期絕對軍事優勢的意圖顯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