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200家機構遭仿冒頻發
多家金融機構近期頻繁受到仿冒詐騙的困擾,其中包括券商、基金等機構。不僅如此,部分監管部門也遭到了仿冒的攻擊。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簡稱中證協”)網站的披露,今年以來已經有200多家機構發布了關于自己被仿冒的公告。據監管機構表示,目前仿冒行為主要表現為冒充機構人員發布觀點、冒用機構工作人員的名義提供非法證券服務、冒用公司名稱或網站進行虛假宣傳、提供虛假App引導投資者進行轉賬等行為。這些行為本質上都是為了實施非法薦股、虛假發行原始股”、非法配資等非法證券活動。
不僅機構受到仿冒,多位分析師也成為了仿冒的目標。東北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李玖在微信朋友圈發表聲明稱,網上傳播的東北電子首席訪談紀要并不是我的觀點,未經我的審核,而是由他人制作的。我不對其內容承擔任何責任,我也從未參加過相關形式的訪談交流,我已經向我的公司和團隊投訴此事。”同樣,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林榮雄也在最近的微信朋友圈發表聲明,譴責微博賬號分析師林榮雄”冒充他的身份。據了解,分析師林榮雄”的粉絲數多達5萬。
之前,一張中歐基金經理葛蘭的截圖在網上流傳,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截圖中的賬號中歐葛蘭”發布了一些觀點,指責行業在多次集采”之后邏輯混亂。中歐基金隨后表示,這個中歐葛蘭”并非葛蘭本人,而是假冒賬號。中歐基金的相關人士表示:最初的傳播源頭是抖音,現在該賬號已更改了名字,但還有許多其他的假冒賬號,我們正在逐一投訴和處理。”匯豐晉信基金的投資總監陸彬也曾遭到冒用,甚至被盜用名字開設直播課堂以及推薦股票。
8月份,已有超過20家機構發布了相關警示公告。
今年以來,假冒券商、基金公司等違法行為頻繁發生。具體表現為冒用機構工作人員的名義提供非法證券服務、利用公司名稱或網站進行虛假宣傳、以虛假的App誘導投資者轉賬等。
根據中證協網站數據,截至8月31日,今年以來已有242家券商及從業人員發布了被冒名的公告通知。其中,僅8月份就有17家券商發布了26條冒名公告,包括華金證券、長江證券、中信證券、華福證券、興業證券等。在基金公司方面,易方達、富國基金等超過5家基金公司多次發表了被冒充的公告,同時還有知名基金經理遭到冒名的情況。
具體而言,華金證券最近發表了一份公告,表示發現有不法分子冒充公司員工的行為,通過欺騙投資者加入QQ聊天群、提供虛假App等方式誘導投資者轉賬并參與非法證券交易活動。該公司還列舉了多個截圖,顯示了冒名行為,包括冒名軟件和冒名客服人員進行非法證券活動等。華金證券表示,公司從未委托除證券經紀人以外的個人或機構進行招攬和服務活動,任何冒充公司工作人員提供開戶服務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此前,工銀瑞信基金也發布了公告,稱有不法分子冒用公司工作人員的名義,通過網站、微信、QQ、抖音等渠道提供非法證券投資咨詢服務以牟利,并冒用基金公司名稱和網站進行虛假宣傳和非法集資,欺騙投資者財產。
值得注意的是,受冒名的機構中除了金融機構外,還包括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中國結算和其他監管機構。
認為這些仿冒行為涉嫌違法犯罪。
8月17日,中基協發表聲明指出,近期協會注意到,某些不法分子通過偽造協會印章、文件等方式,冒用協會名義向某些投資機構發送決定罰款、關閉出金路徑、注銷賬戶等處罰或限制措施的"紀律處分決定書"。此類行為涉嫌違反法律,嚴重損害了協會的形象和聲譽,擾亂了資本市場和基金行業的秩序,也損害了相關機構和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協會對此予以強烈譴責。
銀河證券此前也發布重要提示,提醒投資者警惕不法分子冒用金融監管部門和中國結算的名義從事非法證券活動。最近,有些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監管部門或工作人員,以"P2P清退回款"、"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訴"等為幌子,實施詐騙。
中證協列舉了幾類違規信息表現形式:一是非法投資咨詢,包括冒用會員或客戶名義,提供證券投資分析、預測或建議的方式,非法代理客戶從事證券投資理財活動;以保證收益、高回報為誘餌,代為操盤,公開吸引客戶,與投資者簽訂委托協議,從事非法證券活動;冒充合法證券經營機構的網站或博客,發布非法證券活動信息,吸引會員或客戶等。二是非法發行證券。三是非法證券交易。四是未獲取相關證券期貨業務資質的機構發布證券期貨產品廣告,這些廣告本質上是進行非法薦股、虛假發行"原始股"、非法配資等非法證券活動。
根據中證協最新發布的非法仿冒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黑名單,啟遠網、牛策略、雷達證券等9家非法仿冒證券機構的網站,九八策略、第二證券、配資排排網等18家非法場外配資平臺,以及中短尋牛記、龍哥獨家論市等5家含有非法證券內容的移動端網頁都在其中。(記者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