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深夜潛入乙家盜竊 發現-甲夜間潛入乙家行竊
1 、(單選題)近年來我國通過設立三沙市、實施海監巡航等一系列行動,宣示了我國對黃巖島、等領土領海主權。這些行動都是基于主權國家的( )。
A.平等權
B.獨立權
C.管轄權
D.自衛權
正確答案:C
解析
該題考查主權國家的權利,題干說宣示了我國對黃巖島、等領土領海主權,它屬于我國的固有領土,這些行動都是基于主權國家的管轄權,故C符合題意
2 、(多選題)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有權行使以下哪些職權?( )
A.制定行政法規
B.規定行政措施
C.發布決定命令
D.制定單行條例
正確答案:ABC
解析
根據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中第一項為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的關于某一方面具體事項的規范性文件。
3 、(單選題)某旅行社導游童某在帶團出游期間強迫團員購物,并對拒不購物的團員進行辱罵,造成惡劣影響。甲市旅游局經調查后決定吊銷董某的導游證。本案中,旅游局吊銷童某導游證的行為屬于:( )。
A.行政征收
B.?行政強制
C.行政許可
D.行政處罰
正確答案:D
解析
行政處罰是指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包括精神罰、財產罰、行為罰、人身自由罰,吊銷導游證屬于行政處罰中的行為罰。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4 、(單選題)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負有保護環境義務的主體是:
A.一切單位和個人
B.各級人民政府
C.企業事業單位
D.排放污染物的所有生產經驗者
正確答案:A
解析
201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堅決和控告。因此,本題選A。
復合題
甲、乙居住在某小區同一單元樓。某日,當甲進電梯時,看見乙正在里面抽煙,甲對乙進行了勸阻,兩人發生了口角,爭吵中甲推了乙胸部一下,乙突然感覺胸部不適繼而倒地,甲急忙把乙送往醫院,乙在醫院就醫時死亡。經鑒定,乙因患冠狀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致急性心力衰竭死亡。乙的兒子丙召集親朋好友把其父的尸體抬到甲家里,設置靈堂,強迫甲披麻戴孝為其父守靈,并對甲進行了毆打,后經鑒定為輕傷。
5 、(不定項)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屬于故意傷害致人死亡
B.甲主觀上對乙死亡具有預見可能性,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
C.甲主觀上沒有過錯,其行為不能認定為犯罪
D.甲的行為與乙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E.乙的死亡應認定為意外事件
正確答案:CDE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刑法的犯罪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十五條規定過失犯罪是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第十六條規定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是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題中甲雖然造成了乙死亡的后果,但是甲主觀上對乙的死亡沒有預見的可能性,故屬于意外事件。不構成犯罪。CE說法正確,當選,AB說法錯誤,不當選。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危害行為(實行行為)與危害結果(構成要件意義上的實害結果)之間的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關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甲的行為和乙的死亡的結果之間確實有因果關系。所以D項說法正確,當選。故本題的答案是CDE項。
6 、(不定項)關于丙的行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構成了故意傷害罪
B.構成了非法拘禁罪
C.構成了侵犯公民住宅罪
D.情有可原,不宜以犯罪論處
E.是替父討公道的正當行為,不構成犯罪
正確答案:BDE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題干中已經造成了輕傷以上的后果,故A項說法正確,排除。第二百三十八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本題中只是強迫甲披麻戴孝,并沒有拘禁的行為,B項錯誤,當選。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非法搜查他人身體、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乙的兒子帶人非法侵入甲的住宅,構成非法侵入公民住宅罪,所以C項正確,排除,DE錯誤,當選。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DE。
7 、(單選題)刑訊逼供罪的犯罪主體是( )
A.國家工作人員
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C.司法工作人員
D.一般主體
正確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刑訊逼供罪的犯罪主體。《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刑訊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為。本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司法工作人員。故本題的正確選項為C項。
8 、(對錯題)選舉權的平等的原則揭示,每一選民所投的票的價值與效力是同等的。(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法律常識,主要考查選舉制度中平等選舉原則的相關知識點。根據平等選舉原則,每一選民所投的票的價值與效力是一樣的,不允許任何選民有特權,禁止對選民投票行為的非法限制與歧視。故表述正確。
9 、(對錯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第四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故本題說法正確。
10 、(對錯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A
解析
根據政府行政級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
11 、(多選題)根據《憲法》對國家基本制度的規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
A.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是國務院及地方各級政府
B.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
C.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
D.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全部屬于集體所有
正確答案:AD
解析
根據《憲法》對國家基本制度的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利的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故A錯誤。B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C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表述都正確。D選項關于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為國家所有以外為集體所有。故D選項說法錯誤。此題答案為AD。
12 、(多選題)小超25歲,在家鄉一家教育公司工作,恰好本縣人大代表換屆選舉,他想成為一名縣人大代表,為本地選民服務。通過下列哪些方式,小超可以成為代表候選人?( )
A.政黨推薦
B.人民團體推薦
C.選民10人以上聯名推薦
D.人大代表5人以上聯名推薦
正確答案:ABC
解析
本題屬于國家基本制度題目。《選舉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可以聯合或者單獨推薦代表候選人。選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聯名,也可以推薦代表候選人。ABC項,可以依法提出人大代表的候選人,故正確,當選。D項,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聯名推薦,而不是5人。故錯誤,排除。因此,選擇ABC選項。
13 、(單選題)甲潛入乙家中盜竊珠寶,被乙發現,便將乙打傷,奪路而逃。甲的行為構成:
A.罪
B.盜竊罪
C.故意傷害罪
D.搶奪罪
正確答案:A
解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的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故本題構成罪。選擇A選項。
14 、(單選題)人民調解屬于( )行為。
A.官方
B.行政
C.司法
D.民間
正確答案:D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第七條,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答案為D。
15 、(單選題)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向農民籌集的資金由( )負責管理,使用。
A.縣農經營管理部門
B.鄉鎮政府
C.村民委員會或村集體經濟組織
D.鄉鎮財政部門
正確答案:C
解析
村內興辦集體生產和公益事業向農民籌集資金,歸本村村民集體所有,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管理和使用,但不得隨意進行改變籌資用途,更不得只籌資不辦事、多籌資少辦事。因特殊情況確需改變資金用途的,需提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因此,答案選擇C。
16 、(單選題)甲乙分手后,為報復乙,來到乙居住的小區,用錐子將乙的汽車輪胎扎壞,幾星期后,甲再次來到這小區,用刀將乙的車刮花,甲的行為構成( )。
A.尋釁滋事罪
B.報復陷害罪
C.破壞交通工具罪
D.故意毀壞財物罪
正確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犯罪概述。尋釁滋事罪,是指肆意挑釁,隨意毆打、騷擾他人或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或者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A項與題意不符。報復陷害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行為,B項與題意不符。“破壞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只、飛機,已經或足以使其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C項與題意不符。故意損壞財產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行為人可能是出于對財物所有人的打擊報復、嫉妒心理或其他類似有針對性的心理態度,毀壞財物使所有人的財產受到損失。因此,本題選項為D
17 、(對錯題)過失犯罪,應負刑事責任。( )
A.正確
B.錯誤
正確答案:B
解析
根據《刑法》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題干說法有誤。
18 、(單選題)執法檢查是重要的法律監督形式,我國執法檢查的主體是( )
A.全國人大常委會
B.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檢察院
D.國務院
正確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國家機構職權。A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行使國家立法權。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并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人民檢察院是中國國家法律監督機關,行使國家的檢察權。最高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最高國家檢察機關。我國執法檢查的主體是最高人民檢察院。符合題意,當選。D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項。
19 、(單選題)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
A.憲法
B.刑法
C.民法
D.行政法
正確答案:A
解析
在一國的法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是憲法,憲法是根本大法,是母法。故本題選擇A選項。
20 、(單選題)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上級人民法院( )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A.領導
B.指導
C.監督
D.配合
正確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