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牌鎮紅色教育基地;葛牌鎮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心得
賡續紅色血脈
砥礪奮進力量
西安發布系列融媒報道
“走讀紅色西安”
本期來到位于藍田縣的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
接下來
和小布一起
共同追尋紅色記憶
“五龍捧首四省通衢無雙地,一船泊岸明清老街世外天。”沿滬陜高速行駛,從葛牌出口下高速,不多久,便看見一座牌樓,上面刻著“葛牌古鎮”四個大字。牌樓兩邊的這副對聯生動地描述了葛牌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據說在古代時,這里有棵大樹,樹上曾經長有茂密的葛藤,葛藤越長越多,以至于形成了一座牌坊的樣子,“葛藤結牌當道懸”,葛牌的名字也由此而來。
西安地區第一個紅色政權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是在原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上仿原結構修建的紀念館,最早是葛牌街道“逢元和”商號和全新智的中藥鋪,曾作為偽鄉公所駐地。
1935年初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長征入陜,突進葛牌鎮,殲滅當地民團后,成立了西安地區第一個紅色政權——鄂豫陜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打土豪、分田地”,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他們以此為依托,進行了文公嶺戰斗、袁家溝口戰斗等,有力粉碎了反動派的多次圍剿,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為幫助紅軍擴建、保存紅軍實力、配合中央紅軍戰略轉移做出了重大貢獻。葛牌鎮因此成為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里程碑,被載入了革命史冊。
1997年,藍田縣委、縣政府在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原址上修建了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并保存了原有的仿古四合院式建筑。紀念館自2001年7月1日建成開放以來,已經成為陜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西安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和西安市廉政教育基地。
紅二十五軍:極具傳奇色彩的紅軍隊伍
“紅二十五軍是長征途中一支具有傳奇色彩的隊伍。”在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館長耿宏剛的講述中,我們對紅二十五軍有了更多的認識。紅二十五軍是長征隊伍中最年輕的一支部隊,平均年齡僅18歲。長征開始時,軍長程子華29歲,政委吳煥先27歲,副軍長徐海東33歲。這些年輕的紅軍戰士以尚顯稚嫩的肩膀,毅然獨立撐起了鄂豫陜根據地的革命大旗。
紅二十五軍還是長征途中唯一創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各路紅軍在長征途中唯一一支沒有減員且發展壯大了的部隊,也是最早到達陜北的紅軍部隊,被毛澤東稱贊為“中央紅軍之向導”“為革命立了大功”的紅軍隊伍。
在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紀念館,一盞松油燈靜靜陳列在展柜中,滿身的銹跡昭示著歲月的印記。這盞特殊的松油燈是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使用過的,它歷經戰斗歲月,飽經烽火洗禮……
、銅火盆、紅軍鞋
……
一件件寶貴的革命實物
讓人們進一步感受到
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展廳內,小布看到當年當地民眾創作的大量紅色歌謠,比如“蘇維埃”、“百姓愛咱蘇維埃”“做下鞋兒送紅軍”等。
鄂豫陜省委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創建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鄂豫陜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回顧歷史,硝煙早已散去。漫步古色古香的葛牌老街,古樸典雅的房屋、矗立街頭的古樹,一切似乎都在講述著那段崢嶸歲月。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感人故事
↓↓↓
文:記者 夏麗娜丨部分資料來源于西安日報丨視頻:周偉 王珊 實習生 顧建州丨海報:張亞嵐丨直播統籌:鄒建彬丨編輯:談密 千樹丨校對:王軍望丨審核:韓東辰丨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編:王遠之